回到頂端
|||

2018台北雙年展以展覽實踐生態議題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8.06.27 17:56

展人吳瑪悧、范切斯科.馬納克達與北美館長林平。北美館提供。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吳瑪悧、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與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今天闡述台北雙年展命題。以「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為策展主題,兩位策展人試圖運用美術館作為轉化生態議題的場域,透過藝術家的觀點賦予意義並進行檢視,打造跨領域的對話平臺。

 

隨著生態議題日趨沉重複雜,生態不再限於單一學門領域範疇,其交互影響因其相依性特質(interdependency)而密切互相牽動。策展人馬納克達對此表示,面對如此具有份量的主題,策展思維不能僅止於「在美術館中呈現生態議題」,而應該將生態議題與意識轉化為思考的方法,才能藉以重新思索其意義與重要性。策展人舉例,討論生態應採取延長的時間軸,思考未來世代福祉。生態資源有限,倘若思考的時間尺度不夠長遠,未來某些議題的討論空間極有可能已不復存在;生態的思辨,彷彿是在未來時態中推演自然資源的動態循環。

 

台北雙年展參展名單已經進入最後確認階段,雙年展的「參與者(participants)」包含視覺藝術家以及非營利組織(NGO)、社會運動人士(activist)、影像工作者、建築師等,在議題相依的脈絡中呈現。將非傳統視覺藝術創作者在展覽場域中聚焦呈現,而非僅止於邀請他們參與展覽周邊的衛星活動,企圖跨越藝術家與非藝術家(artists and non-artists)的二元界線、活絡議題與知識的流動,藉以處裡生態議題的多樣可能性。

 

策展人吳瑪悧表示,為了強調知識與議題的網絡相連,展場中部分展出計畫將採取生態實驗室(eco-lab)的概念規劃展呈空間,希望凸顯訊息的互動性,展覽場域中知識生產過程在展覽期間將同步有機發展,在展覽空間中打造數個可供訊息流通、並可讓觀者參與的訊息樞紐,與作品共構成為思辨生態議題的有機體。

 

兩位策展人運用參與模式與展呈機制的規劃,試圖與美術館攜手重新定義展覽空間的角色與功能。策展人馬納克達特別提到,深刻感受到北美館對於策展發揮空間的大力支持;命題發展的過程中,策展人與美術館都在嘗試探索美術館功能與定義的最大可能,從議題面深入探索,展現對社會、文化、乃至於普世議題的投入與承諾。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回應「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概念特別強調,這個主題凸顯了美術館知識生產的功能,在美術館內傳遞訊息,進而讓觀者從認知到認同,最終期待生態價值觀能被更多人實踐。本屆雙年展,美術館將因其連結議題、跨界倡議的角色成為發揮積極功能的對話平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