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鹽夏不夜埕」街區創作 中山大學翻轉鹽埕老街

大成報/ 2018.06.14 01:24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高雄市鹽埕區現在越夜越美麗!國立中山大學師生透過兩門跨領域課程,與鹽埕在地店家合作,舉辦「鹽夏不夜埕-街區夜間創作展」,在大溝頂、公園路等街區,展出「鹽聲」、「茶點」及「RE。Born」等六件裝置藝術作品,期待在仲夏夜翻轉鹽埕老街,為舊社區注入創新能量。
活動開幕當晚,除六件裝置藝術作品外,取材鹽埕的六個表演藝術創作節目、復古市集、導覽等活動為鹽埕街區的夜間帶來少見人潮,約有近五百人參與。里長和崛江商場店家均表示,「已經好久沒看到鹽埕晚上這麼熱鬧了!」,他們其實也想營業到晚點再打烊,但這樣的榮景已是15年前,居民希望中山大學師生的活力,能夠為具有濃濃古早味的鹽埕區,開創無限可能。
這次展出的每件裝置藝術作品,都是中山學生從地方文史與在地特色出發,結合自己所學到的設計與創客技能發展而成。例如「鹽聲」取材自鹽埕的「聲景」,透過表現「繁華時期」、「沒落時期」與「現在的鹽埕」等不同時代的聲音,結合燈光藝術與具有特色的在地物件,再現鹽埕。而「鹽埕找茶」則是與崛江商場販賣普洱茶的「古茶行」合作,利用大溝頂巷弄內狹窄且燈光昏暗的特點,改造茶具成為光影裝置作品,同時也運用投影技術,在容易被人忽略的天花板上,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景象。
中山大學虛擬創業學院助理教授宋世祥指出,中山近年來一直以「舊港區」的發展為己任,其中「鹽埕區」雖已有駁二帶來藝文氣息,但到了夜晚仍然缺乏「人氣」。為了擴散「鹽埕」好不容易打造起來的藝文氛圍,在夜晚帶動人潮進入社區,「設計思考:人文設計與創業」和「活動企劃實務與統籌」兩門課程集結了校內六個學院,對「藝術」、「設計」及大學周邊區域有熱情和使命感的學生,走出教室,向業師學習雷射切割、電路板設計等實作技能,運用設計思考,動手做出六件藝術成品。
豎立在鹽埕區公園路上的「RE。Born」(重生),其創作人是中山機電系大四生林琨翔,他表示,此處過去曾經是高雄人所熟知的「大五金街」,專門處理高雄港裡的廢棄船隻,後來成為南台灣廢五金處理的重鎮。為了再現往日榮景,他利用廢五金及鏽鐵絲組合形塑心臟輪廓,中間空心處不停閃爍微光,當人群經過時,受感應呈現藍光;若再靠近,裡頭象徵鹽埕心臟的「金屬心」則會顯現紅光並開始跳動,藉此讓觀者知道高雄曾經還有這麼一個繁盛的地方。
中山大學表示,「鹽夏不夜埕街區創作展」為中山大學邊緣創造計畫主辦,承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校園的鄰近社區─鹽埕,使學生不再只是單方面吸取知識,更能創造機會一展所學,並實現大學社會責任,使社區與大學有更緊密的連結。

熱門關鍵字:

體育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