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計畫告一段落 竹筏IRA12號7月起於卑南遺址公園現地展示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613 16:14:07)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2018年持續合作推動『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經過6/4(一) 12小時、6/6(三) 4小時、 6/10(日)4小時、6/12(二)2小時等4次不間斷航行測試後,已初步達成2018年計畫目標,日方團隊也將於6/14日返回日本。未來一年間,日方將持續募款,也將進行數據分析與研究,為2019年跨國航行由臺灣臺東長濱航向日本與那國島之終極目標努力。
海部陽介教授表示:謝謝臺灣各界的協助,今年經歷4次的出海航行、也對划手進行陸上星空導航技術課程及太陽星空觀測訓練。因為颱風讓我們經歷了3公尺高的浪,也瞭解竹筏的性能,但很可惜的還是沒辦法突破速度的限制。今年很遺憾因為天候讓很多原本預期的測試都沒辦法進行。這次航行也觀測到黑潮流速的不同,因此還要進一步研究黑潮的變化。另一個困擾是在海上不容易分辨方位,因此風及海浪就是唯一判斷的依據,所以這次紐西蘭的毛利人Toiora Hawira就成了很重要的一員。但2018年初步達成1.確認2019臺灣航行與那國航線、2.不間斷划行測試及3.如何海上利用太陽或觀星辨位訓練等,本年度讓計畫團隊累積更多寶貴經驗,也獲得珍貴的航行數據。雙方將針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與研究,目標鎖定2019年完成臺灣台東長濱、日本與那國島間的跨國航海(約200公里)的行動。
史前館林志興副館長表示:2018年感謝海巡署台東分署、台東林區管理處台東水試所、台東縣政府的協助,及新光證券贊助的形象廣告,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史前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推動的『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是為了證實「台灣沖繩海路」的研究,經過2年的合作,讓我們對於東部海岸、黑潮洋流、竹筏技術等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2019年若能達成跨國航行的目標,將可以驗證日本先民3萬年前跨黑潮的「台灣沖繩海路」的假設,因此我們會持續的研究,希望2019年能真正為臺灣歷史開啟新的扉頁。
史前館李玉芬館長:史前館期望作為臺灣的窗口,進行國際交流與連結。海洋不是陸地與陸地之間的隔閡,而是連通彼此的道路。因為長久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們就是依靠著海洋向外拓展與連結,也把世界帶進來,所以史前館的使命就是要推動與國外博物館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將史前館打造成台灣的國際櫥窗。由阿美族工藝師LAWAI(賴進龍)負責打造的「IRA1號」與『IRA2號』古竹筏已運抵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並將於七月起進行現地展示,希望讓更多民眾瞭解這項跨國學術合作計畫,也歡迎與我們一同在2019年跨越黑潮航向日本。(廣告)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57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