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2018元智大學藝設週桃花工作營 圓滿落幕

中央社/ 2018.05.25 16:21

2018元智大學藝設週桃花工作營 圓滿落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525 16:21:20)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日前主辦「2018元智大學藝設週桃花工作營」,邀請八組國內外藝術家指導學生,在元智校園進行創作,並於內壢里舉行工作營成果發表,活動中邀請了內壢里當地的八家將團-桃園寒單爺聯心轎藝坊,為居民進行一場驚喜的表演。

元智大學藝設系主任陳冠華表示,2018元智大學藝設週桃花工作營是將元智大二及大三學生混合分成八組,每小組由一位藝術家帶領創作,創作類型包括建築設計、裝置、表演、走秀、影像、社區溝通互動等創作類型多元。創作家分別為日本籍藝術家Akihito Okunaka奧中章人、Kaya Hanasaki花崎草、Yasuhiro Kaneda金田泰裕;國內藝術家則有楊紹凱、曾熙凱、吳有容、彭奕軒、陳宣名及黃瑞民,帶領學生一同創作,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第一組由金田泰裕老師指導,作品名為《瞬空填躁》,參與藝設系大三邱姿華表示,遊走在內壢里社區時,發現門口擺放植栽對於居民來說是很日常的形態,我們利用這些植栽,進行一場結合戲劇及聲音的非日常表演。除了利用戲劇填滿空的空間,我們在內壢里收集了回收物,製作我們的敲擊樂器,我們製造的這些噪音,對居民來說也是非日常的聲音。最後,演員及打擊者一起聚集到里民中心,一起進行表演,象徵填滿與凝聚的瞬間。

由彭奕軒老師指導的「跳台計畫」,組內分成了內外組,分別進行探討二件事。外部組走訪內壢里後,學生選擇用遊走的方式,依照每人的個性和選擇考量,在想要的地方插上假花,也為彼此的關係做下記號,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遊走,彼此心中的感受也不斷變化。內部組選擇了一個廢墟作為基地,開始發想如何由內向外延伸,最後在深入走訪後,關注建築物的表層,藉由窗戶我們做了兩塊跳水台,意圖製造一種荒謬、不真實,並試圖營造活動所留下的痕跡。

第三組的作品名稱是《腔》,其意思為物體內中空的部分。副標入內可以理解腔進入內壢,也可以視為內壢進入了腔。同學想在內壢放一個大型氣球,在氣球中加入印象中的內壢,並讓內壢居民在我們的“腔”中,用他們最習以為常的牆上廣告,使他們知道我們所看到的特別。他們覺得的日常,但我們不覺得,生活中到處充滿著特別,再平凡不過的事,你們想的起來嗎?

《重返21》,一場在市場上展演的時尚走秀,內壢里有著很多不同的族群,他們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老榮民、市場攤販老闆、會聚集在廣場上跳舞的阿姨們、打太極的阿姨們八家將、特殊行業工作者等等,在這裡充斥著差異的共存,但他們彼此之間是沒有什麼互動的。如果能回到21歲,「阿姨們回到二十一歲,和二十一歲的我們,同歲不同年的兩個族群,搭配出專屬於這個市場的時裝秀。」

內壢里的阿姨們拿出自己的戰袍,與同學兩人一組搭配,往一場真正的走秀邁進。在走秀活動結束後,有位阿姨眼眶帶著點淚水的向同學說「謝謝你們讓我找回自信。」這句話讓團隊對於全心投入的汗水都值得了。

《再,二創,它與他們》作品是由陳宣名和黃瑞民二位老師帶領,團員分成五組,各自發展一個方向,最後由編劇同學彙整五組內容,最終以影像呈現。影片內容分成兩個故事部分:第一個故事以文字和聲音劇場呈現,畫面環繞觀眾,還原實際場景運鏡;第二個故事是獨立出來的影片,以內壢靈骨塔為題,操弄紙偶方式描述這座塔在里民各個生命階段裡扮演的角色。

第六組:利用「手繪」會發現更多小細節,在街道上是否再增添植物,是否猜拆除人造鋼架?那些該做保留? 原本住所該如何注入創意又不失務實面。同學利用「行走」體驗出生活感的空間,在關鍵性的地方做出指標性的空間。思考「公與私」空間的界定。

作品/HH Banana Ama/ 主要分為三個主題,分別是天堂與地獄,偷香蕉與快樂的阿嬤,同學以戲曲為發想,結合現代舞,以娛樂性質和戲劇形式作為表演;作品《巷線之間》則是透過與當地居民對話,了解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看法,因此裝置作品將內壢里分拆成三個區塊,穿過大街小巷拜訪居民,最後將裝置掛在內壢里,鏡面照到光線互相碰撞反射,讓溫暖的光,填滿巷內空間。

陳冠華表示,桃花工作營可以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國際性藝術家團隊,不僅可拓展學生的國際觀,更讓同學從中有更深刻的學習。

訊息來源:元智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446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