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南華大學舉辦「新舊環境、文化永續」學術研討會 響應2018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

中央社/ 2018.05.24 14:50

南華大學舉辦「新舊環境、文化永續」學術研討會 響應2018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524 14:48:53)為了紀念「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署,國際上訂定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提醒大家重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推動該公約的三大目標:保護、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生物多樣性。聯合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2015年擬議的永續發展目標和指標。而早在2006年4月,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就將保育生態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作為國家永續發展的八大主題之一。

為了搭起國人與「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之間的互動橋樑,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暨碩士班舉辦2018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並於5月20日舉辦「2018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舊環境、文化永續學術研討會」。以「新舊環境、文化永續」之主題進行研討,並特別邀請到活躍在台灣各地實務第一線的專家學者講演發表,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盧俊宏院長等師長也出席研討會開幕式共襄盛舉。

本屆研討會上午場首先談的是「新舊環境對話-建築」,由東海大學建築系蘇睿弼教授分享他創建的「中區再生基地在台中市舊城區的都市再生策略與行動」,接著是農村生活實驗場及建築診所負責人廖志桓建築師對偏遠鄉村活化、及舊建築物維修、再利用經驗的分享與思考,之後由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碩士班研究生,也是現役職業軍人的江明赫先生分享他利用周休二日、以嘉義縣大林萬國戲院的振興來推動地方生活發展的親身經歷和成功與挫折。在綜合座談中,大家對台灣少子化、老齡化的偏鄉地區發展方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下午場探討的主題為「新舊環境對話-都市」,由來自台北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的林雋怡建築師以三個案例談都市價值:生態、文化、生活;來自台中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創建人的廖嘉舜建築師則和大家分享了荷蘭新都市的案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魏光莒教授發表論文「場所與時間的邏輯」,針對都市與建築的時代發展做了理論上的探討。在下午場的綜合座談中,大家對都市中新舊環境的對話進行熱烈的討論。此次活動吸引了60多位專家學者及學生與會,並發表多篇相關論文,涉及到世界各地生態、城鄉、社會環境全面永續發展的最新思想與實踐,與會者紛紛表示獲益匪淺,希望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暨碩士班今後每年都能夠繼續舉辦。

研討會當天,現場亦展示南華大學師生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的成果海報,以及校園鳥類生態攝影展,讓與會人員見證該校在環境永續方面的努力及用心,不愧為連續兩年獲選世界百大綠色大學。此外,通識教育中心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也在會場展示海報,並充分展現南華大學對永續發展、友善環境及公益社會的重視與投入。

訊息來源:南華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4334.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