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綠衣天使 壓力大靠熱情挺過來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510 17:30:40)做對的事情是應該的,但是堅持做對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毅力與熱情!花蓮慈院手術室服務的護理師尤麗菁,已經從事護理工作二十四年,在重症加護病房服務後,轉戰慈濟手術室護理團隊一待就是十八個年頭。尤麗菁笑著說,當初真的只是被花蓮的好風景所吸引的,沒想到花蓮的土這麼黏,讓她一待就是十八年。
目前擔任手術室骨科小組長的尤麗菁,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核對病患資料、協助醫師傳遞器械,還有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一切動作的完成,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口令,遇到各種臨床狀況,專業的她就彷彿程式自動控制般,迅速而切實地完成所有工作。
面對手術室高壓的工作環境,難免遇到挫折,但病人的回饋是她堅持的動力。尤麗菁說,曾經有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脊椎彎曲程度仍日漸嚴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平躺著,抬頭看天空。終於在數次手術後,聽到病人說,「他現在可以平躺了,可以看的到天花板了。」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手術護理工作辛苦歸辛苦,但每當看到病人因為手術重拾健康,就覺得人生又往前邁進了一步。」尤麗菁說,手術過程考驗的是護理師的耐力及應變,必須全程緊盯,絲毫不能鬆懈。但看到病人痊癒、重拾健康,十分激動,尤其凌晨被告知要手術時,「一想到能再為病人服務,我非常開心」。
整天進出手術室,看盡生離死別,讓尤麗菁對人生有了全新體悟,更加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現在尤麗菁除了每天協助手術護理工作外,八年前,她也接手協助花蓮慈院成立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業務,在生命交會之間,扮演「推手」角色。
人體器官保存庫主要是將器官捐贈者或是手術過程中,殘餘但仍有使用價值的組織,諸如骨骼、羊膜…等,經過適當處理後進行保存;當有重建需求的病人需要這些組織時,便可取出使用。而尤麗菁的工作就是在取得組織後,會做捐贈者合適性篩檢,同時進行細菌培養檢測,並進行無菌包裝程序,之後將骨骼組織存入醫院細胞培養處理中心保存庫的超低溫冷凍櫃中,讓器官移植品質更有保障。
細心地為捐贈的骨骼建檔、核對,尤麗菁說,器捐是無私的奉獻,是「大愛」的表現,而人體器官保存庫是集捐贈者所有的大愛,讓捐贈者安心、更保證受贈者安全,所以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尤麗菁說:「就是盡力吧!總是希望把事情盡量做好!」就是這份平淡中的用心,讓她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面對工作很嚴謹,教學上也很嚴肅,尤麗菁對待後輩卻像媽媽一樣地細心。2月6號花蓮大地震那天,尤麗菁傍晚五點半下班,晚間十一點五十分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當下她立刻趕緊回工作單位,徹夜陪伴安撫同仁受到驚嚇的心情,並支援手術室業務至隔天清晨。
與尤麗菁共事十二年的花蓮慈院手術室護理長李怡燕說,儘管那天尤麗菁已經上一整天的白班,但她一想到單位還有許多從外地來花蓮服務的學弟妹,第一次遇到強烈搖晃的地震,一定嚇得不知所措,二話不說就趕到單位支援。那天,尤麗菁接近二十四小時都在醫院為民眾、為醫院付出,讓李怡燕相當感動。
從事護理工作二十多年,尤麗菁熱情不減,要用專業繼續守護花東鄉親的健康。
訊息來源: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334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