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桃園殯葬火化爐不足 一再發生「火化塞車」「南送北燒」窘況

台灣好新聞/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8.03.27 12:14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桃園市1年死亡約1萬2000人,中壢、桃園殯葬服務中心共計14座火化爐1年火化量約1萬1000具,因火化爐嚴重不足,造成南送北燒喪家抱怨不已。27日在議事堂上成為藍綠議員們共關心的焦點,紛紛要求市府加速中壢生命園區興建,避免讓亡者家屬疲於奔命形成民怨。


市議員閻中傑則建議,龍潭區公墓公園設置了數十年,不但環境優美風水佳,園區內各項設置完善且土地符合殯葬使用,園內納骨堂尚有70%的容置量,市府不妨考量在該處設立殯葬火化爐,讓龍潭區公墓公園的功能更臻完善,提供殯葬「一條龍」服務,不但解決火化爐不足問題,更能減少家屬來回奔波等民怨的發生。閻中傑也強調,在設置前必需完成應有的環評並舉辦說明會徵得龍潭區民的同意。


中壢區殯葬服務中心火化爐數量不足的問題,在升格後更加嚴重,中壢殯葬中心火化爐共有6個爐(其中1個是預備爐),平日火化量還可以應付,但只要遇上大日子,1天就要火化40具以上遺體,工作人員從上午9點就要開始作業,一直要到晚上8點甚至9點才能處理好,等待火化的遺體爆滿,大排長龍,根本不敷使用,家屬被迫含悲等待,對他們的心理是個折磨,對亡者也極不尊重。


27日的議事堂中由市府民政局進行工作報告,針對上述問題,多位議員謝彰文、黃婉如、閻中傑、劉茂群、林俐玲、劉勝全、范綱祥、林政賢、邱素芬、李光達、陳美梅、劉曾玉春、萬美玲、周玉琴……等均提出質詢,要求民政局儘速處理解決。


針對桃園市的殯葬火化爐不敷使用,桃園市議員不分藍綠紛紛質詢要求市府儘速增建改善。


議員們指出,以中壢、桃園兩地殯葬火化爐數量而言,中壢共有6爐(含1預備爐),桃園共有8個爐(含1含預備爐),中壢火化爐光1個月的火化量就高達610具,1年就火化量約7,400具,而桃園殯葬火化爐1個月火化量約520具,1年大約6300具,中壢火化量1個月較桃園多80具到100具左右。


中壢區殯葬火化場較之桃園殯葬火化場需求量較大,民政局應該看到問題去解決問題,早就應該盡速擴建或增建,而不是牛步化,持續讓死者毫無尊嚴,家屬也對市政府不滿。


民政局則表示,為了解決中壢地區殯葬火化爐不足問題,已經將原火化場附近的第4公墓,規畫為中壢生命園區,目前已完成都市計畫變更,今年3月22日也通過第二次環境影響評估,現在正在執行土地價購或土地徵收等前置作業,預計5年後會完成,屆時中壢區殯葬服務中心會有10幾個火化爐,目前的火化塞車情況將會迎刃而解。


議員們認為民政局牛步化的行政效率,導致一再發生「火化塞車」、「南送北燒」的窘況,要求民政局無論如何克服萬難,中壢生命園區完工期限從年縮減到3年,而桃園生命園區也要加快腳步盡速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及環境影響評估等作業。


議員們也同時呼籲,民政局應該擴大推動環保自然葬法,向民眾多加宣傳,無論是海葬或樹葬,希望逐漸改變民眾的觀念,以減少火化爐使用的壓力。

熱門關鍵字:

桃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