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胸腔內科陳逸燕醫師,於今(14)日在「胸部X光的盲點─健康隱形新殺手」衛教記者會中指出,國人10大癌症中,肺癌的發生率為第2名,但致死率卻高居第一,這主要與早期肺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有關,而出現症狀時大多已是末期。肺癌末期病人5年存活率只有6%,但若發現時為初期,則5年存活率甚至可高達8成。 陳逸燕醫師說,如果屬於高危險期的民眾,應及早自費接受檢查始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確保健康及生命安全。陳醫師並以舉出包括副總統陳建仁在內的數位名人,皆是自費檢查後發現罹患早聁肺癌,並接受手術後得以痊癒;而名演員乾德門則罹患肺癌四期發現的晚,於今年2月間不幸病逝。 陳逸燕醫師指出,要達到早期發現肺癌的目的,通常會藉由健康檢查才能實現,其中最便捷的就是照1張胸部的X光片,但一般X光片對<1公分的小型肺結節難以偵測,尤其是隱藏在胸椎、心臟前後、肋骨及長在橫膈膜的下方、肝臟前後方的腫瘤,更難在一般X光片發現病灶,往往因而錯失早期診斷的時機。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ow dose CT, LDCT)的發明,解決了早期肺癌篩檢的困境。陳逸燕醫師表示,LDCT可以快速檢測出肺部<0.2公分的病灶且不需施打顯影劑,達到早期篩檢的目的。 陳逸燕醫師提到,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包含33家醫學中心,一共有5萬名以上、符合55-74歲且吸菸史大於30包菸/年與戒菸15年內者的高危險族群,以每年1次、持續3年,做LDCT和胸部X光的肺癌篩檢比較,平均追蹤6.5年。結果顯示,LDCT可以降低20%肺癌死亡率及6.7%的所有死因死亡率,平均篩檢320人就可以減少1人因肺癌死亡。 而且,接受LDCT檢查所暴露的輻射劑量為0.3-0.7mSv,遠低於傳統電腦斷層掃描的7mSv,並不用注射顯影劑,因此減少藥物過敏的風險,可以說是健檢新利器。不過,陳逸燕醫師也指出,隨著LDCT的普及性,也衍生出過度診斷的行為,患者會因為檢查的結果而接受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在美國國家肺篩檢試驗研究中,LDCT篩檢為陽性者,最終發現並無肺癌的比例竟高達96.4%,而這些非肺癌的受檢者須承擔下一步檢查的風險,如輻射暴露、組織切片或支氣管鏡等侵入性檢查,造成病人的身心壓力及社會資源的浪費。 根據這些美國經驗,陳逸燕醫師也建議,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篩檢者,應該以高風險族群為主,以達到早期診斷卻又不流於過度診斷的泥沼中。至於一般民眾若有需求,應諮詢專業醫師。(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