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用鮮食寵愛毛小孩!來做2道DIY食譜主人,寵物輕鬆共享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皇冠出版 2018.01.28 08:30

越來越多寵愛毛小孩的家長們,願意花錢買各種狗狗蛋糕、點心或應節的月餅、肉乾、餅乾等,幫毛小孩慶生或獎賞。這雖然是把毛小孩當家人照顧的表現,但這些需要比較花時間精製的點心食品,往往破壞了食材的原貌,剩下的是熱量和澱粉,尤其現在的毛小孩不僅餐餐有肉,連點心也是各式肉乾或起司,反而容易造成肥胖與心血管負擔,罹患各種文明疾病。

現代人重視養生,追求天然飲食,照顧毛小孩也是一樣,自己動手做是最好的料理方式。許多飼主因為工作時間長,或是居住環境不允許開伙,可能無法餐餐都提供自製鮮食,但現在市售的狗狗鮮食品牌很多,也可以選擇有商譽的鮮食、濕糧或乾糧,經常變換餵食。

 

自製鮮食健康又便利

和許多飼主一樣,我一開始也是參考網路上提供的做法,以水煮雞肉再搭配剁碎的生菜方式做鮮食,可惜挑嘴的望望根本連看都不看一眼。礙於工作繁重,空閒時間不多,所以只好以「自己也可以吃」、「快速完成」為第一優先,想辦法讓飯菜色香味俱全,重點是還能吃到營養。

我認為烹調方式一定要簡單且容易做,才有可能天天餵食。就像「家常菜」的概念一樣,做法就是那幾種,主要是靠食材的搭配與變化。我記得以前媽媽曾說過:「肉要好吃,一定要加點油下去炒才會香。」因此將肉改成熱炒,結果比用水煮還要容易剝成肉絲,時間上更快也更美味!由於肉香四溢,每次從炒肉開始,毛小孩就會叫個不停,連鄰居都知道我家有開伙。

選擇食材時要留意,狗狗的過敏食物來源很多,大部分是對麩質、奶蛋、黃豆、肉類等過敏,不見得是對魚肉海鮮過敏。不妨觀察狗狗的反應,如果每次吃了特定食物以後出現腹瀉、嘔吐或是精神不濟狀況,盡快帶去給獸醫師看,找出過敏原因。盡量跟不同的菜販購買,分散風險;肉類要留意是否有肉品生產履歷比較安全。

通常菜市場裡什麼食材最便宜又是當季盛產我就買回家,或是看家裡冰箱有什麼東西,直接烹煮,快速又方便。大家不妨就地取材,發揮自己的創意,替家裡毛孩動手做鮮食。我相信只要願意用心、付出愛與時間,相信毛孩們都會用行動回報,將整個碗舔得乾乾淨淨,自動幫你洗碗!

事實上,對於工作忙碌、常常外食的飼主來說,這也是造福自己的方式。在未調味前先舀出一部分當作鮮食,適量加入鹽巴等調味料後留給自己吃,同時兼顧彼此的需求,等於一次買齊食材、備料、烹煮,健康又省錢,何樂而不為呢?!

【黑木耳花菜馬鈴薯燉雞飯】

花椰菜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還有一般蔬菜缺乏的維生素K與類黃酮素,能有效對抗炎症保護關節,預防骨關節炎、退化、疼痛及骨質疏鬆。選購時挑選顏色新鮮、菜苞緊致、莖部無中空的。

洗的時候可以利用水龍頭沖水,把菜蟲沖掉,再把菜花倒放,用水龍頭沖花莖部分,然後手抓倒立花莖在水裡轉一轉,倒掉水後反覆1-2次,或是用不要的軟牙刷,刷洗一下菜花,再順它菜花莖枝一個一個剝下來,撕掉莖皮烹煮,可以讓花椰菜口感更細嫩。千萬不要放在水中及穿燙過久,避免營養流失。

●分量:2~3天份。

●材料:

1.綠花椰菜1/2~1朵,洗淨去莖剝小朵備用。。

2.黑木耳3~5大朵切細碎。

3.馬鈴薯2顆去皮切小丁。

4.雞胸肉1~2塊或雞柳條4-5條切成肉丁或絞肉。

5.食用油少許。

6.剩飯適量(約1杯米量)。

●做法:

1.在炒鍋中倒入少許油,將雞肉丁或絞肉炒熟。

2.放入黑木耳、馬鈴薯等拌炒。

3.加1.5杯(使用量米杯)水蓋鍋轉中火先將木耳、馬鈴薯煮熟軟。

4.約2~3分鐘打開鍋蓋並拌炒均勻,放入花椰菜。

5.花椰菜顏色變深綠後轉中小火,加入剩飯拌勻吸湯汁略收水。

6.約2分鐘即可關火完成。

【彩椒時蔬炒魚鬆】

因為本身略具甜味,有助提升食慾的甜椒有綠、黃、紅等三色,營養含量雖略有不同,但維生素C及水分含量都很高,是兼具皮毛保護、有助通便的蔬果,但對於平常就容易軟便、腹瀉的毛孩,則盡量控制量或少量餵食。選購的時候可以觀察甜椒蒂頭,分成五角形和六角形兩種,蒂頭呈現六角形的品種通常甜度較高,口感較好,營養含量也會比較豐富喔!

●分量:2~3天份。

●材料:

1.彩色甜椒1顆洗淨去籽切碎丁。

2.黑木耳2~3大朵去蒂切細碎。

3.紅蘿蔔1小條去皮切小丁。

4.豌豆苗一大把切小段。

5.台灣鯛魚片去刺2大片。

6.食用油少許。

7.水少量。

●做法:

1.炒鍋或平底鍋放入少許油先煎鯛魚片成熟上色。

2.將魚片取出備用,原鍋放入紅蘿蔔、黑木耳先過油拌炒略熟。

3.加入甜椒與豌豆苗後,加少量水降溫催熟、增加含水量。

4.將魚片用叉子弄成魚肉鬆後,倒入鍋中略拌炒均勻即完成。

5.餵食時可適量加入米飯或直接餵食。

本文出自皇冠出版《我家狗狗吃得比我好》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6/5663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