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頸部術後之語言與吞嚥復健治療

大成報/ 2018.01.28 06:02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在耳鼻喉科門診中,有不少病友曾接受過頸部手術,部分頭頸癌患者甚至術後還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這些病人在接受治療後,時常會有頸部患處(手術部位或放射線照射部位)的緊繃或僵硬,或是講話聲音沙啞,進食吞嚥時會有卡卡的異物感或嗆食的情形,並且這些不適感可能維持數週、甚至數月或更久。聲音沙啞或嗆食的問題不僅可能導致工作與生活上的不便,頻繁地嗆食甚至可能引發反覆肺炎、進食狀況不佳而有營養不良的情形。此外,即使是輕微的異物感、或緊繃僵硬,長期下來也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高醫耳鼻喉部林逸筑 主治醫師表示, 頸部術後或放射線治療後的緊繃或僵硬感情形,大多是因為手術過程中或放射線治療造成的肌肉中的小血管破壞,原本的肌肉組織在修復過程中伴隨結締組織增生,造成肌肉纖維化。此外,咽喉部神經叢的神經纖維與咽喉肌肉纖維的神經肌肉交接處,也可能在術中受到破壞,或是術後頸部或咽喉部軟組織腫脹,均會造成術後咽喉壁動作異常,導致吞嚥障礙,甚至造成聲音沙啞或嗆食。另外少部分頸部手術後的聲音沙啞或嗆食,可能與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及喉返神經導致聲帶麻痺所致,然而由於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監測系統的普及,手術造成的聲帶麻痺已經比較少見。
基於上述原因,在門診中若是遇到頸部手術後或放射線治療後,主訴有頸部緊繃、僵硬、聲音沙啞或嗆食的病人,醫師會先施以喉纖維內視鏡檢查口咽喉部構造,以及是否有聲帶麻痺之情形,同時也可以安排食道鋇劑攝影,以X光拍攝吞下藥物後的食道蠕動的吞嚥動態過程,可檢查食道狹窄、食道憩室或廔管、食道疝氣、食道腫瘤、異物或食道弛緩不能或過度弛緩。
除了傳統的評估方式與保守治療外,高醫大耳鼻喉部已成立“語言(吞嚥)檢查治療室”,由專業的語言治療師進行更深入的評估與專業的復健治療,讓這些術後“脖子卡卡”的病人能夠更快改善症狀與恢復良好生活品質。上述病人經由耳鼻喉科門診醫師評估後,排除結構性病因(如聲帶麻痺、食道病灶等),待頸部傷口穩定之後(一般大約術後兩週),可轉介至語言或吞嚥治療,初期須密集治療(每天在家練習指示的運動),目標為功能性語言(語言清晰度)、安全吞嚥法、以及增加頸部活動度。
高醫余詠禧 語言治療師指出,目前接受語言或吞嚥復健治療的患者,一部分為頸部術後肌肉纖維化造成緊繃僵硬感的病人,另有少數為單側聲帶麻痺接受甲狀軟骨整形術矯正後,對音聲清晰度不夠滿意而接受語言治療,所有患者在接受一至二個復健療程(每一療程最多六次)之後,均有顯著改善。未來,此項頸部語言或吞嚥復健治療,可考慮更普及、更早期介入於頭頸部手術(頭頸部腫瘤、頸椎前位手術等)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
照片說明:左—余詠禧與銀治療師,右—耳鼻喉部林逸筑主治醫師示範復健治療。

熱門關鍵字:

美容醫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