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BECOMING舞蹈空間 X 伊凡‧沛瑞茲

民生@報/陳小凌 2018.01.24 17:43

「我到底是誰?我的身份認同是什麼?」對每個人來說,這身分認同是項行動。透過呼吸、觸摸或是肢體的互動,都讓我們在當代全球移動中,幫助自己吸收在不斷變動中所產生的動能。兩廳院與荷蘭科索劇院及台灣舞蹈空間舞團的共製新作《BECOMING》,去年歐陸場巡演10場,今年3月將紅回台灣,首度在台北實驗劇場與亞洲觀眾見面!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說: 《BECOMING》所呈現的是身處於一個瞬息萬變且運行不止的世界中,如何隨著流動的時間逐波而舞?如何去探索個人身份的移轉?自身際遇及經歷如何息息相關?又如何在變動的群體洪流中明辨自身的位移。西班牙裔的編舞家伊凡‧沛瑞茲,曾是荷蘭舞蹈劇場(NDT)的舞者,季利安的最愛之一。是個很積極的編舞家,每一個作品在創作發展時,都問自己很多問題,找很多方向。

 

舞蹈空間舞者BECOMING。陳小凌/攝影。

 

2018年,沛瑞茲即將受巴黎歌劇院邀約與知名編舞家James Tierrée、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和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同台呈現新作,為當前歐洲最火紅新銳編舞家。

 

《BECOMING》想討論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怎麼定位?「編舞家很厲害,把人際關係的題材分成很多子題,正式的演出中,每5分鐘會換一個題目,很多題目慢慢累積下來,舞者在其中可以感受身為領導者與跟隨者的狀態,人在團隊中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屆時演出前將邀請觀眾一同來感受。」平珩說。

 

《BECOMING》在歐洲發展構想時,舞蹈空間舞團舞者陳韋云於去年6月即參與創作,每天以七小時的密集排練,將原本50多項小主題,逐步汰蕪存菁的調整到演出時的約15個。身高只有157公分的韋云,要和二位超過180公分的英國和荷蘭舞者分庭禮抗,在進退應對之間,以行動、耐力及敏銳度,「我會讓他們倆知道我在那裡!」運用肢體的智慧,將「我是誰?」「我如何與我周遭的人進行『談判』?」發揮出來,歐陸巡演廣受注目。

 

而這次伊凡‧沛瑞茲一點都不想只在原地踏步,並不設限是要將歐洲首演的三人版在台重製,反而希望藉由韋云帶領的工作坊,找到更多的元素,而將原版擴大、深化,滲入「台灣味」,讓大家看到台灣環境與人群的動能。

 

因此、自元月開始,由沛瑞茲「搖控」,陳韋云每天帶領10位舞者進行基本練習,她說: 「在國外與伊凡.沛瑞茲每天的工作,從早上十點到傍晚五六點左右,一開始個磨合期的階段,在工作坊中,可以感受人與人間可以產生很不一樣的火花,這些都可以變成演出的題材,例如身高重量都很不一樣的舞者,要如何產生速度感的片段,而這些片段都會在即興當中會出現,即興也是一個過程,即興不能像模仿,一方面要維持感覺的存在,但又不能重複他。」

 

舞蹈空間舞者BECOMING。陳小凌/攝影。

 

「基本每天會進行五到十個主題,二十天的工作坊就會產生一兩百個主題,伊凡.沛瑞茲再從中挑選有趣的片段。這是很複雜的過程,必須從基礎細部的練習開始,舞者需要高度專注,誰領導誰跟隨?身在其中我需要配合,但我也要引導,每次練習都會不太一樣,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 」

 

此次音樂將由荷蘭音樂人 Rutger Zuydervelt現場演出,極簡風格的音樂融合了環境聲響、原野錄音及電音等元素。Rutger Zuydervelt曾與多位藝術家合作,並頻繁參與電影配樂的製作,同時也為舞蹈演出作曲,與伊凡‧沛瑞茲自2013年開始合作至今,已累積十足的經驗與默契。

 

舞蹈空間舞者BECOMING。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