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ngela 圖片:高宏君、張聖奕
若非本地人,對萬華或多或少會有些刻板印象,年輕人想去逛逛,卻不太久留,更難產生移居的想法,然而出乎意料地,萬華已悄悄成為年輕人追尋夢想的基地……
什麼原因能讓你來到萬華?西門町?龍山寺?或是逛老屋喝咖啡?現在,可能會是一片披薩,或一塊手作甜點。
說起萬華,總與「老」有著連結,萬華不只是全台北市人口老化、人口外流最嚴重的行政區,老屋占比也最高,再加上有遊民、紅燈區種種因素,讓外地人或多或少有些卻步。然而,老眷村、老公寓反而保留了質樸的人情味,也凝聚更多的居民情感,從萬華NGO(非政府組織)的活絡,和社區營造活動的豐富性,就能看出萬華並不如大家所想的老舊,相反的是活力旺盛。
萬華子弟回鄉開店 用美食傳遞溫情
張中豪是土生土長的萬華人,兩年前在南萬華的百年老街上開了間充滿衝突感的正統拿坡里風味披薩店,沒有太多的宣傳資源,卻迅速累積了許多在地客戶。他將店家命名「Cura Pizza」,Cura在義大利文裡是「關懷」的意思,代表著他期望用美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心意。
在柯市府的「看見改變萬華」影片裡,也可以看到張中豪的身影,雖然回家鄉開業並沒有多久,他儼然已成為萬華新生代青年中的代表人物。
位在東園街上的Cura Pizza,前身是藥局,由張中豪的爺爺所創立。張中豪高中就讀復興美工,大學念美術系,大一與大三時,爺爺與父親相繼罹癌病逝,藥局不得不熄燈,當時透天厝的一樓以3萬元租給服飾店,二樓則是張中豪與哥哥、弟弟的棲身之處。
畢業後,張中豪輾轉做過室內設計、美術老師、藝術品經紀人等多份工作,但他始終沒忘記「老了想開間有自己風格餐廳」的夢想,不曾拿過菜刀的他,毅然決然離開藝術領域,只為打造屬於自己的披薩店。
26歲時,張中豪拜師名廚謝宜榮門下,從最基層的洗碗打雜工做起,五年就升為廚房副手。為了開拓視野,他還曾經遠赴義大利、日本習藝,甚至在全日本披薩單日銷售量最高的Solo Pizza打工,累積創業實力。
兩年前張中豪回到萬華,以每月3萬元租金向奶奶承租老家店面,賣起正統低溫發酵的拿坡里披薩。為了不讓美味打折,張中豪堅持一切遵循傳統,不惜貸款百萬元購買義大利百年製窯老店手工打造的柴燒石窯,使用義大利進口麵粉、莫札瑞拉起司與長型番茄,處處可見他對品質的堅持。
最特別的是,張中豪以昔日萬華盛產的麻竹筍、豆芽菜為配料,設計出一款獨特的「加蚋仔Pizza」。「初期很多人是抱著嘗鮮的心態來吃,但當他們吃完後,發現不會脹氣、身體沒有過多負擔,很多在地居民反而能接受異國美食!」張中豪說。
除了用披薩和在地人「搏感情」,張中豪也積極參與各種社區營造活動,例如近期和台灣社區實踐協會一起舉辦的「南萬華的溫暖循環」,是以募款餐會的方式,替南萬華地區單親和弱勢的孩童募集課後輔導經費。
張中豪眼神流露自信地說,他眼中的萬華,少了都市的疏離冷漠,左鄰右舍間保有守望相助的純樸氣息,是城市的無形資產,值得被悉心呵護。
融入台式老靈魂 法式甜點成萬華名物
同樣參與募款餐會的,還有網路火紅的甜點工作室——菓實日。坐落在巷弄老屋一樓的菓實日,早期其實並不是從萬華起家,卻在這裡找到了他們實踐理想的新契機。
菓實日創辦人高韞豐與曹羽君夫妻,是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與台灣大學心理系的高材生,兩人都不是學烘焙出身,卻做出獨具特色、保有台灣元素的法式甜點,背後其實有段溫馨故事。原來,曹羽君在實習時,發現自己太容易受個案情緒影響,常常哭得比對方更傷心,因此認為自己不適合從事心理師工作;某次家人吃到她的手作甜點,憂鬱心情得到慰藉,讓她發現除了言語之外,美食也能發揮撫慰人心的力量,才讓她意外踏上烘焙之路。
夫妻倆初期選擇在公寓二樓租屋處創業,透過臉書粉絲頁行銷,搭配網路宅配省下店租成本,養出一批死忠客戶。好口碑快速席捲市場,團隊規模也急速擴張,菓實日在南港設立中央廚房、台中百貨公司設櫃,高峰時聘請了10位員工,每月營業額得破百萬元才能打平,長期的壓力與疲勞讓高韞豐肝指數飆高,健康亮紅燈。
種種警訊,讓小倆口決定放慢腳步,休息五個月重新出發。最後,菓實日選擇落腳南萬華德昌街,30坪空間月租僅3萬多元,不用再被過高的店租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為了讓法式甜點更接地氣,曹羽君創作了一款台法混血甜點「紅龜」,仿效傳統的紅龜粿外型,主體是紅豆餡與酒釀慕斯,製作紅龜的模具,則由學工業設計的高韞豐親自打造,夫妻倆合作無間。另外,融合萬華在地特色的「青山抹茶磅蛋糕」和「加蚋茉莉卷」,同樣吸睛又好吃。
之所以會選擇在萬華生根,高韞豐說:「這裡的人情味很像中南部,一般店家通常是競爭關係,但我們組讀書會,一起讀行銷、商圈經營書籍,彼此是合作關係,更接近我們想要的樣子。」
採訪這天,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社工抱來一隻貓咪,準備拍攝募款餐會文宣,原來菓實日不只供應募款甜點禮盒,也充當攝影棚使用。小夫妻雖然還沒有孩子,但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實踐,為寒冬注入一股暖流。
購屋門檻低 年輕人能在這裡圓夢
從事房仲工作的詹益彰,以前經營的商圈大多在大安區,在萬華還算是初來乍到,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已讓他的工作生態有了極大變化,他說道:「以前向客戶介紹產品,都要做足功課,循序漸進慢慢導入正題,這套在這裡行不通,因為萬華人很直接,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不跟你囉唆。」
身為店長的他,笑說自己和店內同仁「以前不會來南萬華」,唯一和萬華的連結,是他小時候被奶奶帶著逛大理街,不小心走失,在警局待了一整個下午。之前店裡同仁經常帶回手工的法式點心,讓他十分好奇出處,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後巷老房子裡開的菓實日,這才發現原來萬華也有文青的一面。
目前還沒有捷運通過的南萬華,詹益彰形容是「台北市的最後一塊淨土」,雖然發展相對落後,但購屋門檻低,「對預算有限的年輕人來說,想在台北市有個家,不再只是夢一場。」有意創業的年輕人,也能以較低的租金承租到適合的空間,不用被高額房租綁架,而能勇敢圓夢。
詹益彰也特別提到,南萬華雖然還沒有捷運,但是學校和公園非常密集,包括青年公園、馬場町公園、華中河濱公園等,都是居民散步運動、帶小孩遊玩的好地方,再加上補教業者多,文教氣息濃厚,所以其實也很適合有學齡兒童的小家庭。未來待捷運萬大線通車,想必又會是一番不同光景,值得期待。
從曾經光輝到換血重生,萬華猶如蒙上灰塵的寶玉,遠遠觀望看不出它的美好,只有走近探尋,才能真正了解箇中的迷人之處。
History 老屋重生 萬華真的不一樣! 新舊撞擊不斷在萬華上演,擁有約85年歷史的萬華林宅,2013年完成修復,並在2016年變身星巴克,再度成為萬華地標。同樣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新富市場,隨著攤商沒落曾經破敗不堪,經過修復在2017年轉型為新富町文化市場,用全新面貌和大家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