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子宮頸癌年輕化,醫師籲:施打疫苗應趁早

匯流新聞網/黃興文 2018.01.01 16: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據統計,全球每年新增的子宮頸癌案例多達50萬名;台灣則是以1500名的速度增加,每年有600多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表示,近年來發現隨著性觀念開放,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而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對從未發生過性行為、及未受到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感染的女性預防效果最好,因此適合12至14歲的女性盡早接種。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子宮頸癌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引起癌症的潛伏期長達數年或數十年,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近年來在子宮頸抹片檢查與疫苗施打雙管防治下,國內罹癌人數顯著降低;但隨著性行為發生年齡層提早,年輕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逐漸攀升。

女性終其一生約有8成機率感染HPV病毒,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對於未有過性行為及未受到HPV病毒感染的女性預防效果最好。這類疫苗可以施打在9至26歲的年輕女性,而國內建議最適合接種的是12至14歲的年輕女性,才能防範於未然。

李秉穎指出,子宮頸癌疫苗是預防性疫苗,而非治療性疫苗,安全性相當高。目前國際上重要衛生機構包括國際婦產科協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歐洲藥物管理局,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皆對子宫頸癌疫苗的安全性持肯定態度,也建議持續接種計畫。

先前國際媒體曾針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出現特殊副作用進行報導,李秉穎說,以日本發生疫苗注射後慢性復發性疼痛為例,當時各國際衛生組織調查後發現,其實這是一種類似暈針的心理反應,常見於青少年女性。誘因是對打針的嚴重畏懼,在注射後轉產生頭暈、嘔吐、肢體麻痺、短暫失明或肢體抽動等,在醫學上稱之為「心身症」。

李強調,在2009年台灣大規模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時也曾發生多例,通常1、2天至90天左右會完全恢復,是心理過度緊張所引起的症狀,與施打的疫苗本身沒有直接關係,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實質上的傷害。他提醒,民眾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前若有疑慮,可先向醫師諮詢及評估狀況;施打後如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發紅、搔癢或發燒、噁心、暈眩等不適症狀,應儘速與醫師聯繫,進一步釐清原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李秉穎提供

 

熱門關鍵字:

子宮頸癌 癌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