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漂泊的寫意者 夢想社區駐村藝術家(下)

滔新聞/tt. Media推推志 2017.12.28 09:00

漂泊的寫意者 夢想社區駐村藝術家(下)

文/朱仲文 圖/王姿云

 

慶典之外,藝術的本質

每一件物品都擁有自己的使命,不論象徵的內涵為何,都能在時間的推移下產生意義。太多的人看待藝術品總是優先探討創作背景、創作理念,或是藝術品所要傳達的意念,反而忽略其中藝術性的重要,藝術性所訴說的不僅僅是創作者本身的靈魂,還有其藝術價值與創造力。

來自峇里島的藝術家Wayan Sadera(左)與Putu Agus Juniawan(右)

Wayan 穿著手工製成的服裝參與遊行

兩位來自峇里島的雕刻家,每年在夢想社區都有不同的創作,今年的如來佛手花車是他們花費了整整三個月,每天10個小時的專注,且沒有任何學生或住民幫忙才完工的作品。Wayan說,這件作品是他最滿意的一件,雖然並非自己的設計,但他完全主導了創作的過程,他與Putu 討論出表達藝術性的方式——打破規則,由於大型花車的外型是製作過程中的要點,輪廓的表現更是需要反覆思考的環節,所以在既有設計中展現差異性便成了值得探討的議題。

「Ogoh-ogoh」巨大怪物的意思,過節這一天會扛著Ogoh Ogoh到街上遊行,以驅趕妖魔鬼怪

「往年都是製作Ogoh Ogoh,那是峇里島的傳統節慶,我們為了節慶製作的藝術品一定要追尋規則。」Putu說,而這部裝著閃亮霓虹燈、眼睛會眨的造型花車,是他們落實工藝藝術家的理念,匠心獨運的代表。Wayan 告訴我,峇里島人每天都會有upacara(慶典;ceremory),可能是晚餐前全家在飯桌前的感謝,或是與agama(宗教;religion)相關的大型慶典,總之,慶典代表了峇里島,峇里島的印象就是upacara,正因這樣的文化背景,峇里島上人人都是藝術家,他們熱愛創作,也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夢想嘉年華現場,由Wayan 及Putu 完成的如來佛手花車

Wayan 說:「如果不是為了慶典創作,我不去想宗教,藝術是跳脫宗教的,藝術是獨立的。」就像製作這台佛手花車,藝術品與Wayan 的信仰無關也未有任何文化關聯,但卻是他最滿意的一件作品,因為作為一位工藝家,他只管單純地以手工編織座落在花車上的每一道線條,這樣不循規蹈矩的表現,就是所謂「藝術性」。

如來佛手花車之細節,竹籐的編織技法不依循規則,全由藝術家本身自由發揮

來到汐止,居住於夢想社區,參與每年秋季的嘉年華,到台灣各鄉鎮教導民眾藝術品製作的過程,這些流動的饗宴都是他們快樂的來源。夢想社區彷彿是這兩位藝術家在台灣的小天堂,他們利用藝術將社區活化成更美好的場域,Putu和 Wayan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藝術創作者,還是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傳教士,在與自身傳統文化相異的台灣,藉由藝術的力量譜出活絡居民之間的凝聚力。

夢想社區沒有魔法,但走訪一趟你會感受到遠離塵囂的樸靜,在不知不覺間你能察覺到連樹木都有了個性,就像藝術不該有框架,這裡的人觀賞生活中的藝術、解讀藝術中的表現,敘述著活著的意義。

 

(本文由 tt.Media推推志 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