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西湖稻田轉作蕎麥 保健作物最優勢

大成報/ 2017.11.22 23:09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為推廣國產雜糧產業及推動具特色作物,協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苗栗縣政府及西湖鄉農會積極輔導農友轉作蕎麥,期能透過示範觀摩建立稻田轉作雜糧之耕作制度,擴大稻農轉作意願及提高農友收益,除可增加國產雜糧面積,並提升雜糧自給率。

農糧署北區分署訂於11/23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龍洞村張智傑農友之農地舉辦「蕎麥栽培管理示範觀摩會」,現場邀請農改場專家說明蕎麥栽培技術及生長特性,歡迎各地有興趣農友蒞臨觀摩。

█國產蕎麥極具保健功效 具在地生產、新鮮之優勢
北區分署說明,國產蕎麥年栽培面積約80公頃,總產量約128餘公噸,另依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105年臺灣自中國大陸進口蕎麥約354餘公噸,國產蕎麥自給率約僅26%,國內蕎麥具推廣及發展空間,農糧署亦將蕎麥列入「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進口替代轉契作項目,以鼓勵農友投入生產。蕎麥本身就是含有多種礦物質(鈉、鉀、鈣、鎂、磷、鐵、鋅)及維生素(B群、C、E、P)、菸鹼酸、膳食纖維及「芸香素」(Rutin)等多種營養成分,故蕎麥極具保健功效之開發潛力,且國產蕎麥另具在地生產、新鮮之優勢。此外,蕎麥亦可加工製成蕎麥麵、蕎麥雪花片、蕎麥粉、蕎麥茶、蕎麥芽等,營養豐富。

█蕎麥採旱田撒播 農友入門門檻低
該分署表示,蕎麥在臺灣以秋冬裡作栽培,本次示範田品種為臺中3號,具有早熟、半矮性及大粒特性,9月20日旱田撒播,採有機栽培,生長期約需80天,農友入門門檻低,預估產量每公頃1,500公斤,除取代原有二期稻作外,可用雜糧收穫機採收,省時省工,亦可領取轉契作補貼每公頃45,000元,另外蕎麥也是秋冬季蜜蜂、蝴蝶之最佳蜜源植物,一舉數得。

█稻田轉作雜糧 帶領農業生產轉型最重要政策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強調,稻田轉作雜糧是政府當前帶領農業生產轉型重要政策之一,除取代稻作、再生稻或於休耕農地種植,可生產國內所需之雜糧作物,提高農友收益。未來將在苗栗二期稻作區擴大推廣種植,並朝輔導成立雜糧集團產區,有機及友善耕作,以生產高優質國產雜糧,請國人多多選購國產新鮮雜糧及加工品,支持在地農業,也是支持在地農民。

(圖由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農糧署北區分署為推廣國產雜糧產業及推動具特色作物,協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苗栗縣政府及西湖鄉農會積極輔導農友轉作蕎麥,期能透過示範觀摩建立稻田轉作雜糧之耕作制度,擴大稻農轉作意願及提高農友收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