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石頭會說話》在高美館登場!這不是驚悚電影,是春之當代藝論《複數烏托邦》的第二場精彩論壇。這場座談將由藝評人、策展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簡子傑教授主持,邀請攻讀水利及海洋工程博士學位,同時投注相當熱情於攝影藝術的跨領域工作者陳伯義,以及重疊著復刻歷史的田野研究員、文件檔案策展者,也是一位藝術創作者蘇育賢共同參與座談,於11月12日(週日)下午2時高美館地下樓演講廳進行對話,免預約,免付費,下午1時30分開放入座。 冷戰與亞洲現代性的藝術事件:石頭會說話?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探究冷戰與亞洲現代性的藝術事件,例如今年陳伯義參與徐文瑞策劃的「南方:問與聽的藝術」,以及蘇育賢在台北的個展「石膏鑼」。 「南方」展除了引入了諸多紀錄片影像與行動主義案例,更藉著凸顯災難的「痕跡」以展開所謂「規模美學」的策展詮釋,彷彿有一種超越人為尺度的規模形成了新的感知模式,例如陳伯義的參展作品,以自身工程背景深入莫拉克風災後的災難現場,拍攝一次又一次人類欲用工程改變自然的徒勞,引發觀者思考,「台灣人用什麼心態面對災難?痕跡與災難自身的差距或許構成了某種當代的藝術倫理。而「石膏鑼」則是蘇育賢在完成那幾乎是復刻黃華成60年代劇本的錄像裝置《先知》後的創作計畫,藝術家明明手上有許多珍貴的田野資料,卻轉而鑽研這個劇場道具石膏鑼,以其脆弱與不可逆的毀滅,象徵隱微且稍縱即逝的台灣現代性主體。本場講座將由簡子傑、陳伯義和蘇育賢一起探討其中轉折。 春之當代藝論《複數烏托邦》@KMFA 全系列論壇由春之文化基金會與高美館共同主辦,知名策展人賴香伶統籌策劃,網羅頂尖策展人、藝評人、藝術家、學者共同參與的當代論壇,試圖藉由不同的講者的實踐經驗分享與交流中,開啟對於人類生存未來的關懷與在地反思。高美講堂以高美館作為新型態美術館的發展趨勢,將脫開過往與當期展覽結合的脈絡,展開不同領域知識整合與跨域對話,帶領聽眾從固有的藝術脈絡中另闢蹊徑,延展對藝術的想像,發掘出全新的美學啟發。 圖1:論壇主持人簡子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圖2:論壇主講者之一蘇育賢(藝術家) 圖3:論壇主講者之一陳伯義(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