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想要擁有完美的曲線,努力跑步、做瑜珈,總是不見成效嗎?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周宗翰表示,有氧拳擊運動將有氧與肌力結合,可在短短20分鐘的有趣節奏中提升基礎代謝,更能增強心肺功能。
韓劇《我的維納斯》中,一名超重、經常昏倒的女主角,終於在拳擊的鍛鍊中找回健康與真愛。拳擊運動可讓腰部、腹部等不停地運動,能充分燃燒體內過多的脂肪,花同樣的時間卻能將燃脂推到最大化,這也正是風靡都會女性的迷人之處!
循序漸進甩肉,不會變成金剛芭比
擔心拳擊運動會成肌肉女?世界泰拳聯盟(WMF)國際級裁判、中山拳館館長朱煦清表示,拳擊運動的好處不少,包括有效燃脂塑型、提高反應力與專注力、增加協調能力,更能釋放壓力及提高自信心。他解釋,女孩的肌肉結構與男性大為不同,只要別大量進行重量訓練、吃高蛋白食品等,否則長出像是阿諾的肌肉也不是那麼容易。
★如今在都會區,已經悄然興起了女子拳擊運動的熱潮
只要這5種簡單動作,就能還妳漂亮小蠻腰
研究顯示,每天10分鐘有氧拳擊(BODYCOMBAT)可在短時間內提高心跳率消耗熱量,燃脂相當於跑2公里。
朱煦清指出,有氧燃脂的運動範圍很廣,像是跑步、游泳、打球、跳舞、騎腳踏車等,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可能會受限於健身房器材、天氣、還有時間,利用不大的空間自主練習有氧拳擊,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燃脂運動,因此特別示範5種高效燃脂的拳法動作,建議初學者每天練習,一組30下,一個循環練習2組,絕對看的見成效!
【1.左右直拳】
Step1:準備動作,首先將左腳置前、右腳距離前腳約半步,上半打直稍微側身,雙手握拳手肘略彎,右拳頭擺放下巴,並直視正前方。
Step2:前手直拳,吸一口氣後將左手伸直出拳吐氣,這時左腳貼地保持身體重心,收拳回預備動作為1動,30次1組,做2組。
Step3:後手直拳,吸一口氣後將右手伸直出拳吐氣,以腰帶拳不要單靠手臂力量,這時右腳掌隨腰部轉動身體重心置中,收拳回預備動作為1動,30次1組,做2組。
Step1:準備動作 Step2:前手直拳 Step3:後手直拳
【2.左右勾拳】
Step1:前手勾拳,想像繞過對方防禦的右手,左拳由左往右出拳,回預備動作為1次,30次為1組,做2組。
Step2:後手勾拳,同樣的方式將左拳換為右拳,這時右腳掌隨腰部轉動身體重心置中,回預備動作為1次,30次1組,做2組。
Step1:前手勾拳 Step2:後手勾拳
【3.左右上擊拳】
Step1:前手上擊拳,預備動作後,稍微左傾,扭動腰部往左出拳,想像攻擊對方下巴部位,再回預備動作為1次,30次為1組,做2組。
Step2:後手上擊拳,左手換成右手 右腳掌隨腰部轉動身體重心稍右,想像攻擊對方下巴部位,回預備動作為1次,30次為1組,做2組。
Step1:前手上擊拳 Step2:後手上擊拳
【4. U型閃躲】
Step1:準備動作,首先將左腳置前、右腳距離前腳約半步,含胸拔背(微拱),膝蓋內收微蹲,雙手握拳放置下額,且直視前方。
Step2:移置中間後,重心放低再向左傾,身體重心持續放低,再回中間。
Step3:同樣步驟右傾,左腳轉動時微掂,3動作為1次,30次為1組,做2組。
Step1:準備動作 Step2 Step3
【5.腳步練習】
距腳前方一步放置任一物品為中心點,雙腳距離略大於肩寬微蹲,左腳順勢跨出,右腳跟上以順時針方向繞行3圈後,再往逆時針繞行3圈為1次,做10-15次。
拳擊有氧可提升基礎代謝,增強心肺功能、燃脂的好幫手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周宗翰表示,與一般有氧舞蹈最大的不同處,拳擊有氧融合了許多防身術的概念及武術在動作之中,每個動作都有它的主要攻擊目標,運動時,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小趣味進行,在中醫來看是疏泄肝氣的好方法,也可以提升基礎代謝,拳擊有氧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肌肉耐力。
周宗翰指出,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可以較順暢、規律地呼吸,進行無氧運動時,呼吸沒有固定的節奏,還可能常常喘氣。肌肉除了維持人體姿勢、幫助活動外,還有一個許多人不知道的作用「提高體溫」。運動一段時間,肌肉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提升,所以拳擊有氧運動絕對是減重燃脂的好幫手。
他提醒,運動有益身心健康,近年來國人運動風氣盛,各地的健康中心都是人潮不斷,但是任何運動前要適度熱身,運動後也要進行適度冷身,別忽略運動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泰拳教練朱煦清小檔案】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
級別:中量級
年齡:41歲
身高:174公分
體重:85公斤
父親為跆拳教練3歲多開始接觸跆拳,就讀北市成功高中時期正式拜師學習泰拳,目前為北市中山拳館館長,推廣武術運動不遺餘力,同時擁有世界泰拳聯盟(WMF)國際級泰拳教練、世界泰拳聯盟(WMF)國際級A級泰拳裁判、世界拳擊理事會(WBC)職業拳擊裁判等資格。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黃興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