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雲林西螺社造成果豐碩  大橋觀光文化節前哨站

大成報/ 2017.10.22 22:36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西螺小鎮歷史悠久,為遊客最愛的觀光景點之一,為展現豐富文化底蘊,本周末(10/21-22)在西螺大橋下草坪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暨社區營造成果展」,同時為2017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揭開活動序幕!

公館社區的精彩武術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現場有米食手捲DIY、地方特色小吃免費品嘗、西螺在地特色農特產品-稻米、蔬菜及醬油展銷,以及為推廣行銷小農、青農之農特產品,特別與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米醬市集、西螺鎮農會與社區組織等,共同合作辦理特色農產品展銷等系列活動,可說有吃、有玩、有看頭,更希望各社區間互相激勵、交流學習,在社造工作上能一同努力,為自己的家園畫出一個美好的藍圖,邁向安居樂業的城鎮。

雲林縣副縣長丁彥哲、西螺鎮長鄭玲惠、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根尉、縣議員蕭澤梧、李明哲、鎮農會沈秘書及地方民代等共同舉行開幕式,為觀光文化節暖身。

今年首次分成兩階段辦理,10月21、22日由西螺鎮公所辦理社區營造成果展,11月18、19日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隆重登場!現場集結了在地社區展出書法、拼布、陶藝、手工皂等藝文展覽,陶冶人心,並邀請公館武術班、正興歌仔戲、新安舞蹈班、大榕樹公國樂班上臺表演,以及社區手路菜品嚐,吸引遊客到場欣賞,期待老中青三代共同發揚西螺傳統文化!

丁副縣長表示,西螺大橋自民國42年通車迄今,已超過60年歷史,早期除了肩負著南北交通運輸的重要使命外,當時也是世界第二、東南亞第一、代表台灣的重要地景標誌之一。101年西螺大橋榮獲全國網路票選最美麗公路地標,60多年來見證台灣社會經濟,由農業、工業到科技發展的過程。

丁副縣長表示,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是全西螺地區的年度盛事,10月21日、22日由西螺鎮公所辦理本年度「社區營造三期—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進階社造計畫」成果展,由10個參與計畫的社區,包括:埤頭社區發展協會的手路菜、新安社區的舞蹈、河南社區所研發的手工皂、正興社區的歌仔戲、公舘社區發展的武術、新豐社區的書法、下湳社區的拼布、東興社區的陶藝、新厝大榕樹公文史發展協會的國樂、新社老人婦幼福利協進會的書法。除了透過這些社區的熱情與活力,一方面展現本年社造及藝文成果,另一方面也發揚精彩的西螺文化及豐富有味的產業特色。

鄭玲惠鎮長表示,感謝縣政府、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及西螺鎮農會等單位的支持與結合,社區營造成果展暨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是11月18、19日的觀光文化節前哨暖身活動,有來自他縣市及縣內鄉鎮市農會、青農與廠商優質產品擺攤展銷,歡迎民眾攜家帶眷共同參與。

文化部表示,近年來致力推廣社區營造活動,從理念推廣、人才培育到文化的保存,結合各級政府、民間團體及學術界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如今小有成果,值得慶賀!西螺鎮長鄭玲惠則表示,本場活動是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的前哨站,11月18、19日還有大橋音樂饗宴、煙火秀等精采的系列活動等著大家!

本場活動除了社區營造的精彩成果外,並結合農特產品展銷,由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補助推廣,結合當季生鮮蔬果、農特產及地方美食進行展售,共同行銷西螺優質農產品!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表示,農會特別推出多項美食料理DIY,有綜合壽司、蔬菜煎餅、創意米鬆餅、豆皮糯米捲、麻糬等,現場教導民眾如何利用在地食材製作健康美食,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鼓勵民眾參加!還有滷肉飯吃到飽、黑豆甜米糕、豆花等特色料理,讓各地遊客都能品嚐到真正的西螺冠軍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