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不當減重釀卵巢早衰閉經 巴戟天豬肉湯助修復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7.10.06 13:38

不當減重、短時間內瘦太多,小心,引發內分泌紊亂,使卵巢早衰問題找上門!現年20多歲的孔小姐,上大學後因1個月內減重10公斤,導致月經開始出現不規則,漸漸月經延遲至1年沒來。至西醫檢查為女性荷爾蒙不足導致,有早發性卵巢早衰及萎縮的問題,恐影響日後生育。所幸,經中醫調理服3個月後月經順利到來,之後繼續服藥讓月經週期恢復正常,現已月經準時不需服藥。

不當減重、短時間內瘦太多?小心,引發內分泌紊亂,使卵巢早衰問題找上門!現年20出頭的孔小姐,因1月內減重10公斤,導致月經不規則、延遲至1年沒來。

不當減重、短時間內瘦太多?小心,引發內分泌紊亂,使卵巢早衰問題找上門!現年20出頭的孔小姐,因1月內減重10公斤,導致月經不規則、延遲至1年沒來。

月經延遲、量少別輕忽 小心「卵巢早衰」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卵巢早衰」指的是發生在40歲前女性,有月經延遲、量少,甚至閉經,或是,如類似更年期症狀般出現面色潮紅、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失眠健忘、陰道萎縮、肥胖等症狀;且伴有抽血檢查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FSH)的問題。

目前臨床研究尚未發現導致卵巢早衰發生的確切原因,僅知可能與以下有關,包括:遺傳、免疫、醫源性傷害、感染,以及不當的生活習慣與環境,導致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譬如,抗穆勒氏賀爾蒙AMH指數降低)、生育能力減退。且近年來發病族群趨向於年輕化,未來更有不孕的危機。

卵巢早衰先補腎 中醫推巴戟天豬肉湯修復子宮、抗衰老

謝旭東中醫師也提到,卵巢早衰在中醫屬於「閉經」、「經水早斷」的範疇。中醫認為此病的致病原因在於「腎精虧虛」,因而導致面容枯槁,未老先衰所致。因為腎主生殖,腎氣充盛,精血俱足,月經按時下,所以在調理上主要會在滋腎填精用藥的基礎上,來配合月經週期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中醫漢方中許多常見的補腎藥皆具有提高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和卵巢中性激素受體含量,促使卵泡、子宮發育,恢復受損的卵巢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中醫漢方中許多常見的補腎藥皆具有提高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和卵巢中性激素受體含量,促使卵泡、子宮發育,恢復受損的卵巢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中醫漢方中許多常見的補腎藥,皆具有提高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和卵巢中性激素受體含量,促使卵泡、子宮發育,恢復受損的卵巢作用。因此,想要改善卵巢早衰問題,經中醫辯證論治、根據個人體質適度輔以傳統漢方藥物來調理,確實是不錯的治療選擇。譬如,下列這味「巴戟天豬肉湯」就是簡易、好做的食療方之一:

【巴戟天豬肉湯】

材料:巴戟天15公克、枸杞子15公克、生薑10公克、豬肉(瘦肉)200公克。

做法:

1.將巴戟天、枸杞子放入中藥包內,豬肉汆燙去血水、生薑切絲。

2.再將所有材料放入水中,先大火煮滾後,再小火煮15分鐘。

3.最後加適量的鹽調味,一周服用2~3次、服用時間不拘。

*作用:巴戟天、枸杞子精血俱補;生薑,暖胃溫脾;豬肉,能滋養臟腑、滑潤肌膚。一同燉煮服用有助修復卵巢、子宮功能、對抗衰老。

注意:感冒、腸胃虛弱時,需暫停服用。

謝旭東醫師也提醒,卵巢早衰問題在中醫的治療療程中,也會根據患者停經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少要連續3個月的月經週期皆準時到來,才代表生理機能恢復正常,可適度停藥。

針對女性賀爾蒙的不足。日常飲食可適度補充豆類(例如,黃豆、黑豆)與其製品(豆漿、豆腐、豆皮等),來補充豆類中豐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

針對女性賀爾蒙的不足。日常飲食可適度補充豆類(例如,黃豆、黑豆)與其製品(豆漿、豆腐、豆皮等),來補充豆類中豐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

杜絕卵巢早衰!穴位按摩+飲食保養這樣做效果好

除了說明中醫治療方針及推薦的補腎食療外,謝旭東中醫師也提醒,有特定因素(不當減重、免疫、醫源性傷害、感染)導致的卵巢早衰,一般臨床建議需根據原因治療。

若是找不到原因,除了尋求中醫師診斷、釐清體質對症下藥外,生活上需避免熬夜、晚睡,盡可能遠離壓力來源,同時謹記下列飲食及穴位保養方針,也是很好的自我調理、修復選擇:而在其他方面也需注意,如下:

  • 飲食保養:針對女性賀爾蒙的不足,日常飲食可適度補充豆類(例如,黃豆、黑豆)與其製品(豆漿、豆腐、豆皮等),來補充豆類中豐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或是,一些有助調理脾胃的黃色食物,譬如,黃玉米、南瓜、香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 穴位按摩:晚上洗澡後,將雙腳泡在熱水盆裡,左右邊輪流按摩湧泉穴各5分鐘,也有溫腎通經的效果。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45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