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針走線 亂針繡藝苗北藝文展

民生@報/文/陳小凌
7 年前

圖說:亂針繡藝作品。中華民國亂針繪繡協會提供。

 

【文/陳小凌】結合了中國傳統刺繡的技術以及西洋藝術的光影透視風格,讓亂針繡藝獨出一格,正在苗北藝文中心舉行的「飛針的藝術–繪繡之美」展覽,為民族藝術薪傳獎大師陳嗣雪所創辦的中華民國亂針繪繡協會會員的傑作,體現出亂針繡藝的風貌。

 

亂針繡是1930年代由刺繡家楊守玉所創造的刺繡針法,屬於蘇繡的一種,這種針法曾受到清末民初沈壽仿真繡所啟發。傳統蘇繡中,每一針之間是緊密相接,並且呈同一方向排列,但在亂針繡中,針法長短不一、方向不同,而且互相交叉,並運用分層、加色的手法,使得在繡品色彩上更為豐富。

 

楊守玉除擅長刺繡外,也擅長繪畫,並學習西方繪畫,亂針繡的發明,即是1933年,在兩幅以西畫為繡稿的作品中產生的。

 

台灣「亂針繪繡」就是以針代筆,以繡線代替顏料,布帛替代畫紙,藉由繪畫中的素描、構圖、透視、色彩等畫法,轉換應用在傳統刺繡技法上。題材從人物、風景、靜物、飛禽走獸,國畫、西畫等題材皆可入繡,兼具寫實與抽象風格。

 

正在苗北藝文中心舉行的「飛針的藝術–繪繡之美」展覽,繡品涵蓋古意新繪、千奇鬥勝、情繪浮世、百卉含英、臺灣掠影與寰宇遊蹤六大主題。展期至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