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齡高血糖高血壓新三高族易誘腦中風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2017.09.29 10:0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5倍。79歲黃老先生是心房顫動患者,主治醫師長期開立抗凝血藥物,但老先生有時會忘記服藥,日前黃老先生在含飴弄孫時突然昏迷倒地,檢查發現是心房顫動引起血栓阻塞腦血管,性命垂危,還好醫師在關鍵時刻先緊急注射抗凝血藥反轉劑,讓凝血功能迅速恢復正常,才得以順利使用血栓溶解劑搶回一命。

反轉劑15分鐘內可恢復正常凝血功能 關鍵時刻反轉人生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暨急重症中心主任賴超倫表示,一般發生缺血性腦中風若在黃金三小時內即時施予血栓溶解劑,可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但若是患者正服用抗凝血藥物,因血液無法凝結,醫師亦不敢施打血栓溶解劑救治。所幸,抑制第二凝血因子的新型抗凝血藥物目前已研發出「反轉劑」,注射反轉劑後15分鐘內便能迅速回復凝血功能,病患得以接受標準血栓溶解治療。

除了像黃老先生這樣需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患者可使用反轉劑外,突然面臨意外例如內出血、骨折、車禍造成外傷等需及時搶救的患者也可使用。過去曾有患者因正服用抗凝血藥物,發生內出血,醫師在束手無策之下,眼睜睜看著病人死亡。目前若是病患服用的是抑制第二凝血因子的新型抗凝血藥物,可即時施打反轉劑後進行緊急手術救治。反轉劑在緊急時刻成了服用抗凝血藥物病患無比重要的救命藥。

高血壓、高血糖、年長者「新三高族」 中風風險高

賴超倫補充解釋,缺血性腦中風約佔腦中風比例7成,其中因心臟疾病引起的腦中風又以心房顫動佔最大宗,初估全台至少有23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其中,像黃老先生這樣高血壓、高血糖、75歲以上高齡者,「新三高族」風險最高。

賴超倫解釋,心房顫動是因為心臟的電流傳導路徑因老化或纖維化,使得心房的電流傳導變得混亂所造成。當心房顫動發生,心跳會達到每分鐘160下左右,若以肉眼觀看,心房像「顫抖」而非規律收縮跳動,也因此血液在心房內流速減緩或滯留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從心房內壁剝落,順著血流到達腦部,便阻塞在小血管引發腦中風,心房顫動病患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而且心房顫動也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使心臟功能衰退25%。

賴超倫指出,治療心房顫動有手術和口服藥物控制2種方式。中風風險較高者,醫師會另以口服抗凝血藥物來降低血栓發生、減少腦中風機率。目前除了傳統口服抗凝血藥物外,尚有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選擇。傳統口服抗凝血藥物易與多種藥物和食物產生交互作用,藥效難穩定控制,副作用甚大,病患必須接受頻繁抽血檢驗監控藥效。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使用方法相對簡單,也不用頻繁抽血檢驗,堪稱病患福音。但不論使用何種方式,都需要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才能有效預防腦中風發生!

最新研究顯示 抑制第二凝血因子新型抗凝血藥物安全性較高

新型藥物較少出現交互作用,使用便利,賴超倫補充其在今年四月間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JAHA期刊的研究,分析2012-2014年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研究發現:抑制第二凝血因子新型抗凝血藥物與另一種抑制第十凝血因子新型抗凝血藥物相比,有較高的安全性。

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賴超倫呼籲民眾平時應注意心跳是否規律,如心臟經常砰砰跳、或莫名其妙「小鹿亂撞」要特別當心,尤其高齡高血糖高血壓「新三高族」高危險群更要注意,以免罹患心房顫動而不自知,愈早檢查發現,規律服藥,愈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