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9月26日邀請南大校友張良澤教授蒞臨博雅教育講座,以「南師的文風」為題,與南大學弟妹們分享自己在臺南師範時期的生活點滴與日治時期的文學作品。 張良澤教授畢業於臺南師範學校、成功大學中文系與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碩士。現任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臺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臺灣文學系客座教授、《台灣文學評論》雜誌主編兼發行人。張教授專長領域有臺灣文學史、中國小說史、日本近代文學史、原住民文化,更長期關注研究臺灣文學史料。他的作品種類涵蓋了小說、隨筆、評論與翻譯,著有《倒在血泊的筆耕者》、《四十五自述》、《肝膽相照》、《台灣文學與語文論集》等知名著作。 演講開始,張教授首先向在座同學分享於南師的生活以及重返母校的感動。他提及在臺南師範學校就讀期間,能吃到校方提供的白米飯,得以擺脫貧窮生活,讓他相當滿足。張教授在南師念書時期對文學創作充滿熱情,正值青春少年,其常以義大利民歌〈我在船上等你〉抒發情懷,也創立《和風》班刊並擔任《南師青年》編輯。他不但自己編輯、刊印,更換了不同筆名,投稿數篇文章,和全校師生分享自己的文章作品。張教授提及當年曾在刊物中表達對學校的不同意見,在早期保守的校風面臨被懲處的困境,當時朱匯森校長的開明作風,讓他免於被退學,也由於朱校長對學生的用心及關懷,使得張教授後來擔任教職時,以朱校長為榜樣,時時提醒自己對學生的責任。 張教授提及自己喜歡研究、蒐集舊時文章、作品。他曾在作家鍾理和故居中,找到大量未被刊出的手稿,歷經十年的整理與考證,出刊《鍾理和全集》,成為臺灣文學史上首部作家全集。張教授亦介紹日治時期的文學家及其作品,讓在場學子思考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學立場,張教授勉勵在座同學保持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多了解在地文化與歷史並增強自身的書寫能力,為日後的職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