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年輕型乳癌小心「三高風險」!篩檢3利器提高存活率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09.26 17:06

乳癌是影響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調查發現,國內35歲以下「年輕型」乳癌患者,具有高復發、高轉移,及高死亡「三高風險」。醫師提醒,早期發現與治療是對抗癌症必要條件,可利用自我檢查、乳房攝影、超音波等3利器,遠離癌魔。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醫師呼籲應重視年輕型乳癌「三高風險」。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醫師呼籲應重視年輕型乳癌「三高風險」。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指出,惡性腫瘤(癌症)在台灣已連續35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首位,罹癌人數年年增加,其中乳癌更在今年躍升第3名,平均每44.6分鐘,就有1位女性罹患乳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女性健康頭號殺手 不敢面對的真相

門診經驗觀察,乳癌是很多女性不敢面對的真相,尤其是越年輕的女性越難接受,但乳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1期5年內存活率可達95%,不過,台灣每年仍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超過2000人死於乳癌。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女性乳癌患者7成發生於55歲前,國內則有6成5發生在55歲前,顯示台灣乳癌患者發生年齡近似歐美,而臨床發現,愈早發病的乳癌患者往往病情更惡性,治療後更易復發,且以35歲以下「年輕型」乳癌患者居多。

劉曉東醫師(如圖)指出,乳癌是很多女性不敢面對的真相,尤其是越年輕的女性越難接受。(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劉曉東醫師(如圖)指出,乳癌是很多女性不敢面對的真相,尤其是越年輕的女性越難接受。(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年輕型乳癌:高復發、高轉移、高死亡

劉曉東醫師指出,在台灣,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44歲以下的女性佔整體罹患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近2成;而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歐美研究也發現乳癌患者約有7%屬於年輕型乳癌(35歲以下),其中較大比例是不好的腫瘤細胞類型。

而患者如本身的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較多,加上因為年輕,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除容易受到賀爾蒙的影響外,甚至新增的血管也愈旺盛,而癌細胞也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往往較年長女性來得高。

乳癌不是絕症 仍可保有生育機會

劉曉東醫師指出,現在女性晚婚、生育年齡延後,對於45歲以下的女性還具生育力,且還有懷孕打算的女性來說,不論是哪種治療乳癌的方式,都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增加畸胎風險,因此有許多年輕女性多抱著「應該不會是我」的鴕鳥心態選擇逃避。

臨床觀察上,45歲以下女性確認乳癌時,多數已經到了第2、3期,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機,但是如果配合醫師積極治療、正視問題、不迷信偏方,還是有機會延長與乳癌和平共處的時間,並保有生育機會。

乳癌篩檢3大利器 提高存活率

劉曉東醫師也提醒,自我檢查、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是乳癌篩檢3大利器。事實上,乳癌的發生率雖然高,但只要愈早發現、及時開始接受治療,存活率就會愈高。

面對乳癌篩檢,自我乳房檢查,可通用於所有年齡層與對象。(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面對乳癌篩檢,自我乳房檢查,可通用於所有年齡層與對象。(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 1.自我乳房檢查:可通用於所有年齡層與對象。一般乳房檢測,建議可在婦女月經結束後一周內、停經婦女則是以每月固定1天,在乳房鬆軟、沒有脹痛時進行自我檢查。唯一缺點是對於太深、太小的腫塊較不易察覺,如果摸到不確定的狀況,建議到醫院或診所確認,並持續追蹤觀察。期間有任何異狀,如乳頭若有不能癒合的傷口、不尋常的分泌物、變成內陷而無法恢復原貌,或是腋下、皮膚有變化,就需進一步就醫診斷。

.乳房超音波,適合35至44歲婦女。(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乳房超音波,適合35至44歲婦女。(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 2.乳房超音波:適合35至44歲婦女,檢查時間建議為月經過後1周,乳房超音波的優點為非侵入式檢查,無痛感,可以發現乳房腫瘤或囊腫問題,對於乳房腫瘤的良惡性有相當高的診斷力。

  • 3.乳房攝影:目前國健署針對45歲以上婦女提供的免費乳房攝影定期檢查,具有極高的診斷力,主要是利用X光來診斷病灶,在檢查時需要將乳房做適度均勻壓迫,使之固定、組織分散、降低重疊讓病灶處更為清晰,但有低劑量輻射,並且在檢查過程中因需緊壓乳房做檢查,較為敏感的女性會有較強烈的壓痛感,但千萬別因畏懼乳房壓痛,而錯失早期發現乳癌的機會。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5445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