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開啟國際食農創業新頁 好食好事基金會引進MIT「國際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

大成報/ 2017.09.15 23:34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台灣的「美食與農業技術」素來底蘊深厚,為能透過「創新與科技」締造台灣「食」與「農」發展新紀元,國內推動食農創新創業的年輕團隊-「好食好事基金會」,特地引進全球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Bootcamp)首次來台舉辦,今(9/15)日圓滿落幕並舉辦成果發表會;計有來自世界各地17國,從2千多位報名者中海選出50位創業家,其中包括11位台灣農創新星,大家齊聚一堂,參加這項極限挑戰加速訓練,催生未來食農新事業。

這次在台灣首辦,由好食好事基金會與新竹縣工策會共同合辦的「MIT Beyond Food Bootcamp」超越食農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是MIT創業極限挑戰營開辦以來,首次把焦點鎖定在農業上。挑戰營自9/10-9/15日在新竹縣北埔鎮舉辦,今日的成果發表會,與會者將自身的創業想法,透過MIT教授、業師、評審們的經驗,大家都希望能夠落實農創新星的實際計畫,帶動食農新創的未來想像與願景,讓台灣在國際間持續發光發熱。

新竹縣政府為使在地農創能與國際接軌,進而落實科技與農業創新發展施政方針,特別重視此次與好食好事基金會合作機會,邀請好食好事基金會至新竹縣北埔鄉麻布山林共同舉辦這次「MIT Beyond Food Bootcamp」活動,希望透過舒適且靜雅的環境,讓參與學員們能心無旁鶩的盡情激盪創意的火花。

工策會副總幹事黃莉翔代表縣長邱鏡淳致詞時表示,主辦單位之所以選擇新竹縣為活動地點,是因為新竹縣是好山好水好生意的地方,藉由創業家的腦力激盪,共同思考以食農科技為主的議題,彼此分享經驗談,這是繼世大運後,又一盛大的國際盛會。

█透過「創新與科技」 催生未來食農新事業
隨著「跨界與創新」的思維在各個產業蔓延,新創事業的觸角在「科技」的融入下,已翻轉了包括金融、製造業…等,甚至法律服務等的產業生態。而「食」與「農」這個尚未被觸及的領域,已然成為最被關注的下一塊創新與創業的處女地。

以美國新創企業Blue apron為例,一家以線上販售新鮮食材搭配菜單遞送到家庭的服務公司,2012年成立後短短五年的時間,年營業額即逼近8億美金。其成功關鍵主要就是憑藉商業創新與科技結合,創造簡單、有趣、具成就感的消費者價值。

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陳宏裕表示,自從物聯網與大數據加入交易行列之後,整個生產與行銷模式大翻轉,台灣的傳統產業應適時不斷更新,不能再固守小規模、小區域,應該要放寬視野,才能擠進世界舞台。

█為青年食農創業家打開新視野 好食好事基金會替產業界尋找新動能
MIT素來在科技的創新與創業領域上領先全球,畢業的校友已在全球創辦超過三萬家企業,創造了460萬個工作機會,年產值高達2兆美元(約新台幣60兆元),若換算成GDP,MIT相當於全球第八大經濟體,說MIT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是地表最強的創業課程一點都不為過。

好食好事基金會今年初也挖掘台灣食農新創議題,深入報導台灣食農創業的在地故事,並結合電視節目傳播動人故事,翻轉台灣對食農創業的新觀念。為了擴大這個課程的影響力,好食好事基金會等別在今(2017)年5月12日與13日二天,先舉辦了二天一夜的Mini BootCamp活動,讓200位台灣創業者進行台灣區挑戰營;8月2日及3日,MIT Professional Education專業提升教育課程,60位台灣食農產業高階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接受MIT國際講師帶來的震撼教育。

█跨界創新思考 國際食農創業新星挑戰極限
為讓生產與消費資訊更透明,讓產品設計與選擇更健康,並讓環境與商業生態更永續,好食好事基金會運用跨界想法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舉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讓學員們透過講師們的專業訓練課程及分組團隊合作進行學習。在6天5夜中,學員每天從早上6點到凌晨12點接受講師上課與團隊討論進行創意激盪,找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及符合趨勢的技術運用,密集的課程預期帶給食農產業更多的創新思維與應用,最終於9/15進行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的成果發表。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邱子權興奮的表示:「在工業化與綠色革命的副作用下,農地已逐漸被損耗;氣候暖化所帶來系統性的衝擊不僅讓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面臨更高度的競爭,整體糧食需求將增加70%。在全球糧食供需嚴峻的情況下,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30%左右,我們必須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搭配符合趨勢的技術運用,讓消費者覺醒與反思進而重視飲食健康與資訊透明。」

邱子權執行長接著說,「因此,好食好事基金會為鼓舞更多跨領域青年領袖投入食農新創產業,讓不同領域的跨界青年一展長才,特別提供總金額近新台幣100萬元的獎學金給入選的9位台灣食農新創明日之星,並依創業內容評選出部份入選學員,給予全額或是半額等不同的補助。我們期待今天的發表會能夠創造出更多更新,並且可成功複製的食農新創模型。」

█結合產、官、學菁英領袖 拓展食農與科技產業新視野
這次MIT率領世界級講師、業師、優秀校友共16位前來,包含生技、網絡、創業、市場調研,及新創企業組織發展、創新策略管理和技術等跨領域的專業講師。透過MIT高強度和高壓的緊湊課程,學員們僅須花6天5夜即可完整訓練。在每天睡不到3小時的情況下,學員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並超越自己的極限,透過MIT教授、業師、評審們的專業指導,匯聚創新能量並落實成實際計畫。

今日的成果發表中,更邀請了各界重要的菁英領袖擔任評審,其中包括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也是前台電公司董事長黃重球先生、黑松董事長張斌堂先生、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先生、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蔡玉玲女士等等...,要以MIT高評選標準選出最具食農創新創業的學員頒發證書。

台灣在地食農,同時也是有機農園創辦人陳禮龍,十年前是個科技人,現在則是個道地農夫,他說,農夫,同時也必須是個經理人,否則菜長出來了,一但賣不掉,再辛苦,都歸零。他認為,創新很好,但要透過驗證,唯有透過驗證才能持續,也才能複製成功經驗,幫助更多的人,善盡社會責任。

█好食好事推動「透明、健康、永續」 點燃食農新想像
好食好事基金會透過這一連串的食農創新創業的推廣計畫,點燃台灣各界對食農想像的熱情,讓未來新創事業朝向透明,健康,永續的三大目標前進,也見證科技與食農的跨界翻轉式創新,為台灣食農產業注入新活水!

(圖/首次來台舉辦,由好食好事基金會與新竹縣工策會所共同合辦的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今(9/15)日圓滿落幕並舉辦成果發表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