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熟女易患滑鼠手 放任不管恐影響日常生活

匯流新聞網/編輯部 2017.09.12 09:00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人們越來越依賴3C產品的同時,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的發生率也相對提高。醫師指出,滑鼠手患者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會產生麻刺感,若放任不管,恐會造成指力不足而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永燦表示,滑鼠手為常見的職業病,也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尤其好發於45到54歲之間的女性,男性盛行率僅1%。技工、打字員或是家庭主婦都是好發族群,其他可能的因子還包括腕骨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懷孕末期、腫瘤壓迫等。

他指出,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初期稍微甩手就可緩解,但是到了中期就會開始出現持續性的疼痛麻木,恐怕連筷子、杯子、扣鈕扣等細微動作都施不出力。到了晚期大拇指下緣的肌肉萎縮、感覺喪失,嚴重時只要手腕處被輕輕一碰便會像被電到的感覺,因此若是不儘早治療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病變。

吳永燦說,目前一般的傳統治療方式包括服用止痛藥、維他命B群等藥物,但對症狀改善有限。而復健治療為雷射、超音波、電療、蠟療等,缺點是時間長且效果較緩慢。特製手腕護具也需要長時間配戴方便性大為降低。局部類固醇注射雖然效果快,但只有1到2個月的時效,副作用及神經毒性也是需要考量的。另,外科手術雖效果佳,但恐怕會產生疼痛、感染、術後無力或沾黏等後遺症。

而最新的治療可透過「體外震波、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等方式,吳永燦表示,一般來說會與患者做好溝通,再選擇適合的方式,他舉例,若癌症患者腫瘤接近治療點,或是裝有心律調節器的患者就不適合進行震波;而血小板不足也會影響萃取出的品質。

吳永燦指出,目前上述新式的治療方式都無健保無給付,要避免滑鼠手找上門,就要適時讓手腕釋放壓力,每10分鐘甩甩手活動一下,或是使用熱毛巾熱敷。民眾也可進行自我檢測,將手背互貼併攏1分鐘後,若出現麻痛,則建議趕緊前往醫院利用超音波做進一步的檢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