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蘇元和/專訪
7月1日凌晨開始,49個頻道從中華電信MOD豪華套餐消失;7月15日起,49個頻道又重新上架。
在這一回如火如荼的新制改革中,中華電信MOD正在改頭換面,中華電信董座鄭優究竟葫蘆裡要賣什麼藥?鄭優的答案是:「一個原則的堅持」、「一個合理的商業關係」。
外界或許不知道,在上任中華電信董座之前的鄭優,曾於2004年至2008年擔任中華電信的董事,期間,他早已看到數位匯流的發展趨勢,隨著有線電視發展電信業務後,變成中華電信競爭對手,當時,他已積極主張「中華電信要趕快把戶數衝破200萬。」
10多年的光景,200萬戶目標還未達成,鄭優卻已成為MOD經營的最高决策者,一肩要挑起這一個重責大任。
MOD新制進行一個月後,迎戰數位匯流,鄭優要在MOD、OTT、人才三箭齊發下,衝刺中華電信營運動能,扭轉台灣影視產業困局。
以下是鄭優與經營規劃處副總蘇添財共同接受《匯流新聞網》的專訪紀要:
MOD給鄭優的一堂課
《匯流新聞網》問(以下簡稱問): 上任後,推動新制,改革的過程中,面臨的波折與困境是?最後突破的關鍵是?
鄭優答(以下簡稱鄭答):來中華電信之前,我曾任台視總經理4年,對於國內影視生態十分了解,深知國內產業結構要調整,否則台灣影視產業會沒有前途;我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我認為MOD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我剛來並沒有採取任何動作。
去年12月中,我上任後,我知道MOD與頻道營運商契約到6月底止,從7月1日要走新契約,因此,從4月開始接觸業者,並著手新契約的談判。
5月底,大部分營運商都談妥了,只有少數幾家因條件談不攏,未在NCC規定一個月前的公告時間完成,未如預期在6月1日把新契約談定,一直拖到6月底,新契約仍然談不攏,最後發生頻道下架的情況。
我們唯一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一個月前告知並讓訂戶們知道。」沒有事先公告,我們對訂戶們深感抱歉,但因新契約沒談成,不將頻道下架,就會有侵犯版權的問題。
說實在地,「對我們來講,這也是一個原則的堅持。」過去13年,MOD虧了這麼多錢,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與營運商關係,經常遇到契約談不成,侵了權,內容繼續播,之後,回過頭還是要繼續談契約,這時候,中華電信MOD往往處在不利地位,任人宰割,最後變成別人想付多少,MOD就只能收多少。
我這一次的堅持,將來MOD與營運商的合作關係,前提必須把契約談好,內容才能繼續播,若沒有談好就不能播,我想這才是一個合理的商業關係。
從這一次的經驗中,未來我們與營運商簽訂契約的作業必須提早完成,一個月前談定,若沒有談定,我們就必須事先預告下架時間,讓消費者有心理準備,這對我們而言,在未來的經營上,也可以回到正常的商業關係。
MOD的內憂外患
確實,MOD虧損13年,中華電信本身在影視服務的經營上,有一些必須要學習改進的地方,但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法規環境,使我們不能投資媒體,也不能組合頻道,再加上有線電視業者聯手杯葛,禁止熱門頻道到MOD上架,造成中華電信和頻道營運商之間的合約並不對等。
適逢6月底合約到期,我們仔細思考如何改變這個狀況,可以讓收視戶頻道營運商內容業者以及中華電信各方都能受益,也能讓台灣影視產業重新發展,因此,溝通推動新制。
這個新制的主要精神,基本上,我們希望能鼓勵頻道營運商和中華電信一起努力,共同引進好的節目內容並且共同開拓市場,而中華電信收取20%(50萬戶以下)或30%(50萬戶以上的部分)的收視費,其他收視費建議頻道營運商依收視率比例攤分,中華電信謹守平台業者的角色,尊重頻道營運商之間的協商。
我們認為,這樣的改變,可以促進頻道營運商之間的良性競爭,會有利於國內影視產業的長期發展。
一個著眼於長期產業發展的新制,難免不容易立即讓所有人接受,尤其是短期利益受到影響的頻道營運商,這也是這一次發生波折主要原因。
從合理角度來看,相較於有線電視分不到3成給頻道商,MOD新制是大多數營運商都能接受的制度。新制的另一個重點是,我們要將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一直重播的內容就會被淘汰掉,消費者不看的內容就得要退出,這是自由經濟市場基本運作的原則。
這個原則下,我們推動的新制如果可以影響有線電視系統運作,這將對台灣影視產業帶來、恢復正常運作的狀態。
問:外界質疑MOD新制的「分潤機制」與「單一收視率分帳」,違反《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不干預頻道節目內容服務提供者之內容服務規劃與組合、銷售方式及費率訂定」的規定以及MOD斷訊等違反《公平交易法》。您怎麼看外界的聲音?
鄭答:我們遵守法規,除了時間上沒有事先預告,我不認為有任何違法情況,過去,我曾擔任公平會委員,了解公平交易法的規定,如果有違法,我怎麼會去做。我尊重個別營運商的作法,最後要看主管機關的調查結果。
我想定義要嚴謹一點,頻道當初被「下架」就是「沒有繼續播」,主要就是因為沒有簽約,沒有簽約的情況之下,繼續播就會有侵權的問題。
很明顯地,台灣互動電視公司後來恢復上架,不回來就會有損失,當然就願意回來,對我們而言是很單純地認為有簽約就可以回來。
對我來講,合理性與正當性是我做任何事情要考慮的基本原則,不管任何人來「關心」,合理我就會做。
事實上,MOD的套餐服務,是由頻道營運商合意組成多數頻道共同銷售。原先套餐營收的分潤機制是依事先約定的拆帳金額分攤給每一個頻道營運商,這種「固定式分潤」機制,若頻道營運商於拆帳金額確定後,再以低成本頻道替換高成本頻道,會產生公平性的問題;且若套餐頻道數量增減時,亦需要重新協商拆帳金額。
因「固定式分潤」機制有上述缺失,我們建議頻道營運商考量是否採行「依收視率分潤」機制。我們只是提供建議,採行何種分潤機制仍由頻道營運商「合議」決定,我們並未干涉。
問:MOD新制的營運策略、模式與過去經營的差異是?如何確保2成(50萬戶以下)或3成(50萬戶以上)的收視費,能讓MOD轉虧為盈或獲利?
鄭答:MOD要轉虧為盈的關鍵在於戶數能否成長夠多,而不是要靠這2成或3成,甚至4成、5成、6成的收視費。
我們思考的不ji3是要靠2成、3成的收視費來轉虧為盈,而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與頻道商攜手合作,進而增加訂戶數,除了可以分潤到更高金額之外,MOD還可以做很多商業應用,MOD廣告目前年收入僅幾千萬台幣,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當戶數增加,營收更增加,相對成本支出也會降低,轉虧為盈的目標就指日可待了。
從中華電信肩負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思考,不同於一般民營企業,我們考量這樣的分潤比例是比較合理,即便將來中華電信MOD戶數明顯成長了,有賺錢了,我們也不會仗勢市場優勢與地位去佔頻道營運商的便宜,不會因為我們擁有平台,卻讓頻道營運商沒有辦法獲得利潤。
過去的機制僅有不計頻道績效的固定分潤模式,如前所述有些缺點。現在新增了收視率分潤模式,中華電信遵循現行法規,無定價以及無套餐組合權,套餐內的頻道營運商可自行合意2種模式或混合模式,在相對合理的商業條件下,我們認為頻道內容品質提升是必然的結果。
當內容業者因合理分潤新制而有了活水,可以投資製作更多優質的節目,整體影視產業可逐漸導向正向循還,產業規模可望茁壯擴大。
透過現在的新機制,業者想要在MOD賺錢,業者就要做好節目,光要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
問:您如何看中華電信過去一向以銷售寬頻綁MOD享折扣的策略?每年MOD成長戶數都略有成長,但虧損卻越來越大的原因是?
鄭答: MOD跟寬頻綁在一起銷售,與有線電視綁光纖上網銷售的生意模式一樣。我們寬頻服務主要的訊務來自於影視內容,預期未來比重會更增加,而當寬頻速率越來越高時,客戶對於影音服務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們寬頻服務綑綁MOD享折扣的策略,基本上便是著眼於此,綁在一起銷售是必然的。
2004至2008年,我擔任中華電信董事的時候,我主張要中華電信趕快把戶數衝破200萬,我早已看到數位匯流之後,電信固網(網路電視)、網際網路、行動網逐漸整合,3合一服務融合後,有線電視系統提供電信業務服務,2項業務綁在一起,變成中華電信競爭對手。
說實在話,有線電視聯合力量很強,MOD連取得基本頻道內容都很困難。
外界有些人認為我們為何不往前看,應大力發展OTT,不應停留在傳統思維中,當然,我們也已看到趨勢,中華電信的行動通訊業務基礎很好,擁有1100萬戶的手機用戶,將來一定是我們的強項。
現在的年輕人透過手機與平板看影音內容,這也是我們高度重視的趨勢。
但是,對我們而言,現階段仍要兼顧發展寬頻業務與MOD事業,這與發展OTT完全沒有違背,而是兩條必須同時兼顧進行的事。
現在MOD戶數已增加至140萬戶,寬頻用戶有450萬,顯示還有310萬戶沒有成為MOD訂戶,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方案,鼓勵寬頻用戶也能使用MOD。
經營規劃處副總蘇添財答(以下簡稱蘇答):我們正在推MOD 4K/8K內容發展,這方面需要搭配大頻寬與高穩定性的寬頻網路,寬頻是我們的本業,這部分是相輔相成的服務。
但關於MOD賣得越多,卻越賠越多的部分,現在我們的作法就是要衝高客戶數,客戶數越多可以攤提固定成本,讓平均固定成本可以壓低。
至於變動成本,必須收費可以足夠支付變動成本,EBITDA才有辦法轉正。基本上,變動成本EBITDA已開始轉正。
固定成本目前還未賺回來,包括頭端設備、播放設備、儲存設備等,必須在客戶數越來越多,平均成本越攤越低,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越拉越高,就可以把原來投資的固定成本賺回來,逐步慢慢轉虧為盈。
鄭答:我們的困境是NCC規範MOD為一個中性平台,但OTT在沒有規範之下,今年10月外界一定會看到MOD與OTT影視內容的整合,將來於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平板與手機載具上都可以看到整合的內容。未來也會與FOX+進一步合作。
蘇答:我們現在已發展單一平台,在同一個BOX,就可以看到OTT內容,也可以看到MOD頻道內容,OTT合作夥伴的內容也看得到。
鄭答:MOD過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遙控器與操作介面設計不夠方便使用,特別對老人家而言,操作起來相當困難,改善後,現在非常好用(User Friendly)。
蘇答: 董事長來了之後,介面設計這方面問題逼團隊逼得很緊。MOD一直沒有起來,其實內外因素都有,內部檢討包括介面設計的穩定度與操作好不好用。外部因素則是法規問題、有線電視業者聯手杯葛、有線電視產業結構問題以及MOD策略夥伴合作的問題,導致內容發展受到限制。內、外部因素必須同步改變與改善。
鄭優答:我來了發現整個MOD與OTT經營上面臨人才缺失,這部分人才都還要加強衝刺。
中華電信一直是電信與技術背景人才為主,電視方面人才比較少,未來要開拓這項業務,必須重視與增加這方面的人才。
這方面的人才很專業,目前規劃是朝從外部找人才,但比例不會太多,內部有好的人才也會優先提拔,我們已注意到人才的問題,已在做準備了。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聞照來源:c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