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歐陸火紅中國編舞家楊朕少數民族來臺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8.24 18:04

圖說:少數民族彩排。台北藝術節提供


以「革命遊戲」系列作品:《大膽向前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北京舞蹈雙周、廣州現代舞周大放異彩的中國90後新銳編舞家楊朕,年僅20出頭的他,吸引了歐洲舞蹈界的目光,近兩年受邀創作與演出不斷,更獲得2015、2017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獎學金。他的作品直視中國當代社會的問題,讓劇場作為反映現實的鏡子,將時代記憶扎入作品根基中,充滿歷史肅穆感的沉思,卻以輕盈戲謔的手法呈現出來。

 

首度來臺的楊朕,帶來「革命遊戲」的第三部曲《少數民族》,8月25日至27日在水源劇場演出。由臺北藝術節與慕尼黑當代舞蹈節共同製作,於2017年5月於德國慕尼黑當代舞蹈節首演後,旋即至德國其他四個城市演出,目前邀演已排至2019年。

 

「革命遊戲」對楊朕而言,革的是中國當代舞蹈的命:「在我的作品裡舞蹈本身就需要革命來完成,因為中國舞蹈的環境讓舞蹈神話了,所以我的舞蹈作品需要改造或是反叛。遊戲也有兩層意義,一指的是形式,二指的是態度。」

 

楊朕好友,也是臺灣年輕編舞家周書毅,對楊朕的創作如此說道:「他有著讓藝術面對社會的勇氣,在臺灣的作品中少見這樣的能量。」

 

《少數民族》自中國當代少數民族的社會處境出發,當「中央」思想進入「地方」文化時,如何影響邊陲民族的語言、生活方式、地域景觀與自我認同,作品以70至90年代的流行歌曲貫穿其中,如毛澤東時代的〈火車向著韶山跑〉、鄧小平時代的〈夜來香〉、江澤民時代的〈愛我中華〉等,〈愛我中華〉甚至是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大會主題曲,〈火車向著韶山跑〉的歌詞中,充斥著對少數民族的刻板印象。

2017臺北藝術節《少數民族》劇照

 

舞者身後的紀實影像、動畫呼應著時代的進程與少數民族的身份流動,時而溫婉時而激烈的肢體表現,不斷丟出犀利的質問和省思:「什麼是多數?什麼是少數?」「愛我中華,是誰的中華?」「在歷史課裡,翻來覆去,卻沒有了自己。」楊朕提及當時創作的想法:「在創作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清晰關於地方民族與中央民族這種複雜的關係和現實差距,這部作品更多的是90後的少數民族,舞台上的舞者都有在北京學習的經歷,更能體現他們與中央的這種關係。」

 

《少數民族》由五位來自朝鮮族、藏族、蒙族、維吾爾族、無族別(澳門)的90後女舞者,以及出身自60年代的女歌者共同演出,清一色全為女性,與楊朕近年關注女性於中國當代社會所呈現出來的面貌有關:「在我看來, 中國社會目前上處於一種中性的狀態,男子氣概(男權)和女性氣質(女性地位)在過去的社會上是一種主流的分層。而現在社會的性別開始模糊,國家和社會開始要求女性獨立之後,新的女漢子概念會出現。有一種新的對比和差異又會出現在少數民族身上, 我能做的就是將當代生活的景觀和現狀與歷史的碎片進行結合, 形成一種在劇場得以思考的參照和對比,那個對我來說,很有意思。」楊朕說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