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短評】八一四空軍節,《一把青》一度喚起又被遺忘的歷史

匯流新聞網/王少筠 2017.08.15 01:45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撰文

1940年,國民政府爲了紀念,三年前國民革命軍空軍與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戰機之間的一次空戰,遂將每年8月14日定為「八一四空軍節」。

時隔近八十載,留意這個日子的人,恐怕不多了。

近年不時傳出軍中醜聞與惡習,社會對其長期持以負面觀感,直至兩年前公視放映了導演曹瑞原改編白先勇同名短篇小說的電視劇《一把青》,才一度讓為數不少,尤其非源自外省家庭的戰後第三代、只在歷史課本上讀過斷簡殘編的六至八年級生,對這段歷史,有了一些些認識、一些些著迷,甚至,樂觀看待的話,消弭了一些些族群對立。

只可惜,隨著影集完結、金鐘落幕,一切回歸原點。歷史淪為霎時的潮流,流行過後,再次被遺忘。反年改未獲主流支持,排除政治因素,大概也未有多少人真正記得並緬懷老榮民對台建設的貢獻;或者知道歸知道,僅此而已。畢竟連身為三軍統帥的總統蔡英文,其臉書動態也僅停留在8月12日的司改國是會議。

若要使榮民與軍眷稍感欣慰,莫過於《一把青》電視劇的粉絲專頁轉貼空軍中將劉守仁的一則,描摹當年飛虎隊隊員、現高齡98歲的陳炳靖坐進P-40戰鬥機模型、凝視儀錶板而後熱淚盈眶之景的貼文,使其獲得了二千餘讚及二百餘次分享。

此外,立委柯志恩也在臉書分享了空軍軍歌,以及她的童年往事。

柯志恩字正腔圓的國語發音,總能在站上質詢台後,讓眾人傾耳注目。但令人驚訝的是,她孩提時期竟一句國語也不會講,都是以閩南語作為溝通媒介。而這點也頗值得玩味,甚至探究。現今流行的、外國人聽來較為「溫柔」的台灣腔,是如何從如鏗鏘有力、尾帶捲舌的北平腔(例如大陸尋奇的熊旅揚跟王炳忠)演變而來的呢?

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受到了台語、客語的影響。由於戰後出生的小孩,無論省籍都被迫說國語,但大家講的南腔北調,也因此當時有了所謂「國語正音班」。聽長輩說,不小心講了方言是要罰錢的呢。

八、九零年代以降,主流的國語被戰後第二、三代的使用者混入「台灣國語」,也就是現在普遍不捲舌的發音。尤其戰後第三代,因為這種融合的過程,台語講得不很流利,國語也摻雜了各種語音;加之影視傳播的影響無遠弗屆,這樣的「台灣國語」漸成主流,甚至不斷演變著。

其實,歷史不也是如此嗎?時間分秒流逝,「現在」轉瞬即成了「過去」;而「現在」,同時是掩著「過去」遞次積累的。如若能使長久無解的族群分化也漸進融合成「台灣國語」這樣的溫柔,那麼,縱使事件被遺忘,終究會有些什麼,是浩氣長存且德厚流光。

延伸閱讀:
【時事評析】水球事件:我們還是無冕王嗎?
【時事評析】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村上春樹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國軍 歷史 語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