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防夏日鬧腸胃!5策略,遠離食物中毒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07.27 12:11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5至10月是食品或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高峰期,營養師指出,炎炎夏日到來,不免俗會吃些冰涼飲品、涼拌食品或冷卻的熟食食物,若食物烹煮及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較易發生食物中毒,民眾可別輕忽。

腸胃炎與食物中毒常被混淆,但共通點是上吐下瀉合併腹絞痛。

腸胃炎與食物中毒常被混淆,但共通點是上吐下瀉合併腹絞痛。

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劉珮芬指出,很多人常會被「腸胃炎」及食物中毒混淆,而無論是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共通的症狀都會出現上吐下瀉合併腹絞痛。腸胃炎是廣義的說法,除了食物中毒的因素外,食物過敏或腸子消化不良,也是造成腸胃炎的因素之一。

食物中毒 夏季最常見

而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天然毒素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重金屬食物中毒及類過敏食物中毒等因素,不過夏季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大致可分為食物被致病菌污染、食物本身的細菌孳生繁殖,以及食品準備不當。

特別是台灣高溫潮濕的環境,加上大多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作為各種細菌生長所需的養分,並且達到細菌生長條件(食物、酸值、時間、溫度、氧氣、水分),致使細菌繁殖速度加快,稍為保存不慎,食品也較易腐壞。

食物烹煮及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較易發生食物中毒。

食物烹煮及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較易發生食物中毒。

食物保存 謹記5錦囊

為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在食品或食物的保存上更需要留意溫度及保存條件的控制。現提供5項夏季食物保存教戰守則:

✤策略1:避開食物危險溫度帶

約5~60℃是食物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最適合在此溫度區間快速生長。食材或食品的調理與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熱食恆熱、冷食恆冷。

加熱部分:63℃加熱30分鐘或72℃加熱15分鐘,維持食品中心溫度65℃以上;冷藏5℃以下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冷凍-18℃以下病原菌無法繁殖。

✤策略2:遵守2至4小時法則

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溫下勿超過2小時,應盡快食用或放置冷藏保存;若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溫下超過4小時,則建議食用前需充分加熱,或直接丟棄。

✤策略3:記得食物保存時間

米食類食物放置陰涼處,保存期限約1週~3個月、根莖類(如:地瓜)應儲存於陰涼處或冰箱底層;魚、肉類應適量分裝後放置冷藏或冷凍,魚肉類冷藏時間為1至2天,冷凍時間為1至2個月、雞蛋擦拭乾淨冷藏15天、黃豆類製品儲存像豆干冷藏約3天,傳統豆腐冷藏約5至7天,盒裝豆腐冷藏約30至45天。

整包未煮過的生米,一般建議放置在常溫陰涼處為宜,開封過剩下的蜂蜜可置冰箱冷藏,自己DIY煮熟的湯品如綠豆、紅豆、薏仁、愛玉,或仙草等及豆漿放置冰箱冷藏約保存2-3天。瓜果、蔬菜為3~5天、綠葉蔬菜冷藏5天;乳品類冷藏5~10天食用完畢;油脂類應存放在乾燥陰涼處,開封後建議標示開封日,使用過的油需另外存放,不可倒入新油中,才可以保持油脂的新鮮。

食物冷藏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冷藏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

✤策略4: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食物冷藏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

✤策略5:維持良好衛生環境

無論是儲藏環境或手上細菌會污染食物,從生食傳到熟食。所以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洗淨雙手、穿戴手套及口罩,避免因飛沫、手部不乾淨或傷口,造成食品或食材的污染,影響食物保存和產生食物中毒的風險。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5286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