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歷史建築「逍遙園」重修舊貌 再興昔日風采

大成報/ 2017.07.24 20:34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在市府、學界、文化團體將近10年的努力下,歷史建築「逍遙園」歷經保存、調查研究、規劃設計及修復經費爭取,24日召開修復工程開工前協調會,下個月即將展開修復,逍遙園這座富含歷史文化價值及見證大時代變遷的建築將再現昔日風華。
「逍遙園」是日本皇族大谷光瑞伯爵在高雄大港埔所建的農園別莊,國民政府來台後曾做為802醫院院長住所及醫官宿舍,後來成為行仁新村的一部分,在眷村拆除之際因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保留下來,產權原為國防部所有,經過市府無數次與軍方協調溝通,並透過都市計畫變更與容積調派,才解決產權撥用問題,正式由文化局接手後續修復及活化工作。「逍遙園」因年久失修而有嚴重損壞情形,歷經文化局、修復建築師、學界及文史團體多年協同努力下,終於完成修復規劃設計,修復工程預定8月動工,文化局規劃以3年時間辦理修復,恢復舊貌再現風采。
逍遙園的修復團隊於上個月底徵選完成,為釐清工程之相關介面整合,7月24日文化局於工地召開施工前協調會議,邀請修復團隊、里長及軍方與會,未來施工階段有關施工音量控制、工區門禁管制、用火安全,均為與會單位所關切,又若於施工時新發現文物,不論是日治時期或國民政府眷村時期,文化局都將審慎評估保存,為逍遙園未來展示累積更多豐富的歷史素材。
這次修復突破以往文資修復的作法,以往市民看到的是修復前的樣貌與修復後的成果,文化局這次嘗試在施工過程中辦理研討會、座談會及導覽,讓關心的市民朋友瞭解文資修復的過程與體驗,亦是將修復過程轉化為文化資產教育的一環,讓機關與民眾互動參與。文化局也特別肯定長年關注逍遙園與行仁新村文化志工的努力與付出,在調查前期搶救逍遙園珍貴文物,得以讓這些文物,例如:西本願寺大谷家家紋、木製滑輪組、炊事場灶臺磁磚…等,提供再利用規劃時更多歷史元素,未來有機會展示在市民面前。
文化局長尹立表示,大谷光瑞同時俱備皇族及法主等雙重身份,且大谷光瑞活躍於東亞各國之經歷,在在都為逍遙園附加豐富的人文色彩,逍遙園建築本體對於構造及材料的運用,在當時也都是大膽而創新的,包含融合鋼構、木構、鋼筋混凝土等複合式構造,可說是高雄建築史上的特殊案例;本次修復為求還原歷史場景,特別要求施工廠商延聘日本匠師駐地指導修復技術,文化局也與工作紀錄團隊合作,舉辦國際研討會與工作坊,藉由本次修復機會推廣文化資產保存教育及修復技術交流。
史副市長代表市府特別感謝文化部補助修復經費1億65萬元,在市府於105年間解決產權困境之後,挹注後續的修復經費,讓保存維護工作得以落實。逍遙園修復工程預定8月開工,未來完成後將重現建築原貌及獨特的空間脈絡,連結周邊交通系統與觀光資源,以文化資產保存、觀光教育推廣、藝文展演等面向,再現日式建築與都市農園風采。
**「逍遙園」小檔案**
「逍遙園」是日本皇族大谷光瑞伯爵在高雄大港埔所建的農園別莊,以他個人名義在亞洲地區橫跨四國11座別邸中在台灣的唯一一座,作為大型實驗性農莊,發展熱帶農業為目的,建築格局呈現出私塾與農莊融合的特殊型式。西元1898年,25歲的大谷光瑞與公爵女兒籌子結婚,2年後籌子的妹妹與天皇結婚,大谷光瑞立即成為日本天皇的襟兄弟,並被賜封為伯爵,大谷家也成為皇室成員;大谷家原為宗教世家,西元1903~1914年,大谷光瑞就任淨土真宗本願寺家第22世法主,同時具備皇族及宗教領袖之雙重身分。大谷光瑞創建之逍遙園係以綜合教育、修行與農業推廣為宗旨,融合了多元面向與宗教藝術的文化住宅與空間場域,並包含日式傳統居室空間之建築與現代和洋折衷型態之公共空間建築;整體而言,逍遙園因具日治時期建築美學特色並見證時代變遷,富含歷史文化價值,高市府於99年1月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逍遙園位在現今高雄市新興區行政中心後方,為日本皇族大谷光瑞於1940年代創建,經國立高雄大學(陳啟仁教授)調查發現,大谷光瑞當時在大港埔地區開發之範圍包含建築本體250坪、庭園4,000坪及佔地12,000坪的大谷農園,農園內師生人數約30人;戰後,逍遙園周邊土地由國防部國軍醫療體系下「國防部陸海空軍第二總醫院」的軍官與眷屬自力造屋,闢建成了「行仁新村」;近年來,因國防部眷村改建政策啟動,陸續拆除改建眷舍,使得數十多年來隱沒在眷村中的逍遙園又再度受到關注。
逍遙園產權原屬軍方的眷改用地,受限於眷改條例相關規定以及軍方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不熟稔,以致建物相關保存維護不盡理想。為搶救保存逍遙園,市府採取先將局部空間登錄為歷史建築,爭取與軍方協商的空間,最終結合都市計畫變更及容積調派策略,於105年間由市府取得逍遙園土地及建物產權,一舉解決消遙園保存維護的困境。為妥善保存維護文化資產,市府又於106年1月重新公告擴大歷史建築登錄範圍,還原逍遙園歷史場域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