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夏日保養NG,小心落病根

匯流新聞網/nongdesign 2017.07.17 17:30

匯流新聞網  梁夏怡/台北報導

中醫常說冬病夏治,那你可知,如果夏日疏於保養,別說防治冬病了,還會就此埋下另一個冬病的種子呢?推動「時尚慢動法」的養生專家白雁提到,夏季養生有三大忌諱:情緒過於極端,流汗過量,接觸過多寒氣,這些對人體都是慢性傷害,也是夏日大作戰的重點工作。

20170717a02a02

(圖片取自「漾氣誌」)

1.情緒奔放:
夏天暑氣重,很多人都有過頭昏腦脹、拉肚子、萎靡不振、口乾舌燥、上火、出疹子的經驗;人的心神也特別容易受影響,會有情緒煩躁、心神不寧、睡眠不好等現象。

白雁提醒,現今異常氣候出現頻仍,對人類的心臟、胸肺、心血管的循環都是很大挑戰,要適應越來越極端的氣候,首先,要注意精神調養,切忌情緒的大悲大喜,保持愉快的情緒,與神清氣和的狀態,達到夏季養陽氣的目的。另外,就是讓自己每天運動出點汗。

2.大量流汗:
夏季高溫,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也比較容易出汗,適當流汗有益健康,但是過與不及都對身體不好。不流汗,暑氣藏於內會生病;流汗過多,又會傷了津液和元氣。尤其隨著大量體液流失,也會消耗各種營養物質,人就容易感到身體乏力和口渴,也會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造成脾胃功能減弱。

中醫養生之道就在於中庸持平,使身體維持在平衡狀態。就像適當的運動可活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運動過量會導致過度疲勞,反而傷身。所以夏天以溫和運動、少量出汗最適宜。

3.寒從腳下起:
天氣炎熱,人們經常打赤腳、穿涼鞋短褲短裙、吹冷氣,反而比冬天接觸更多寒氣。過多寒氣會深入骨頭潛藏體內,直接影響的就是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很多人有腰痛、腿痛、頻尿、腎虛、生理痛、子宮肌瘤等問題,其實都跟身體的寒症有關係。要改變腳底下氣寒的問題,建議慢運動促使寒氣排出,還能進一步改善腸胃功能,幫助消化。

women in bikini enjoy on the beach by take legs up to sky

夏天適合慵懶、慢著點
夏季高溫炎熱,不只暑氣重,濕氣也很重,來自四面八方的濕和熱,爭先恐後入侵人體還不夠,許多人在酷暑中,習慣喝冷飲,吃冰品,吹冷氣來消暑,這些行為都會使過多的濕熱積存在體內,讓人們在夏天出現胸悶、胃口不好、四肢沉重、精神萎靡、睡不飽、疲倦等狀況。

白雁提到,人們在夏天常常覺得沒勁,其實是夏季倦怠症發作,也就是俗稱的「夏打盹」。這是由於夏季炎熱,氣溫過高,人體大量排汗,或處於冷氣房中,使得暑氣內逼無處釋放的關係。另一方面,夏天代謝增高,迫使心臟輸出血量加大,皮膚毛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回流心臟的負擔和心肌耗氧,對心臟造成較大壓力,所以會覺得軟弱無力、不愛活動。

換個角度來說,愛睏懶動也是順應天地大自然變化的正常反應,此時如果非要把精氣神逼出來,反而動用到腎上腺及心氣,使人心浮氣燥,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可以的話,就讓自己慵懶、慢動、慢說話、心情也放慢吧!

若是夏天在運動後,仍有揮之不去的疲倦感,白雁建議以糖鹽水或加糖的麥茶取代白開水。也可以稍加補充含鉀的食物如玉米、紅薯、大豆、香菜、毛豆、芹菜等,都是適合容易大量出汗、夏天懶動或頭暈的人食用。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