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隆 雲林口湖】
1845年,清道光年間的一場大水災,造成雲林縣口湖鄉及四湖鄉,數千人不幸罹難,之後每年農曆6月7、8日兩天,當地會舉辦「牽水狀」儀式,以告慰亡靈,是地方一大宗教盛事,由於祭典儀式相當特殊,現在已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在廟方人員教導下,小朋友先在竹架上面塗抹漿糊,然後再貼上不同顏色的紙張,而且要分工合作才能製作完成,每年像這樣的「水狀」需要約5000支。
學生 許同學:「有貼過,(為什麼要貼這個?),要祭拜死掉的亡靈。」
金湖萬善爺廟副主委 許文村:「要籌備這個工作,就要開始糊水狀,糊好之後再由道長,道士來起狀,儀式完後當然要倒狀,倒狀就要燒掉,燒掉祂們才能得到功果。」
172年前一場大水災,造成口湖沿海9個村庄,數千人受害,災後又爆發瘟疫,前後總計約1萬人罹難,為了安撫家屬並告慰亡靈,每年農曆6月7、8日兩天,在金湖的萬善爺廟,都會舉辦盛大的「牽水狀」祭典。
雲林縣長 李進勇:「活動的內容最主要是水狀,包括牽水狀,包括燒水狀,還有放水燈,是紀念172年前,不幸在天災而犧牲的先人,有慎終追遠緬懷古人的意義在裡面。」
廟方表示,除了「牽水狀」之外,活動當天還有挑飯擔,放水燈、點燈等儀式,是相當特殊的文化,也藉此緬懷罹難的先人,而這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超渡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