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排除「大濕凶」還在吃生薑?喝這粥更威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7.06.19 10:00

梅雨下不停,身體好像快要發黴了,想要排除體內「大濕凶」,該怎麼做才有效?坊間傳說:「吃生薑或喝薑湯,有助排濕」,中醫師表示,生薑主治風寒感冒、胃寒嘔吐症,本身體質如果不適合吃薑,食用過量的薑,或喝了過量的薑湯後,可能排濕不成,反而弄巧成拙。

體內溼氣重影響健康 痰濕易造成肥胖

人體體內濕氣之所以會形成,可分為內因性及外因性。內因性造成體內濕氣重的原因為經絡不通、氣血虛,多是常吃生冷食物、冰品、油膩、糕點、精緻加工食品而導致的。而外因性造成體內濕氣重的原因,主要為陽氣不足,像是平時常吹冷氣,或長久待在陰冷潮濕的地下室、長時間情緒低落、無運動習慣等,都會使陽氣不足,形成體內濕氣過重,影響健康問題。

濕氣會積存在人體的什麼部位?如何知道自己濕氣太重?中醫師曾雴瑜表示,普通濕氣重則舌苔又厚又膩,而當體內的濕邪轉化為更重濁的痰濕,這些人會常覺得口中有痰,一直想清喉嚨。痰濕積聚體內時形成痰濕體質,也容易造成肥胖。女性若體內濕氣重,則容易產生像是白帶多等婦科問題。

診斷體內濕氣 中醫有舌診與把脈象

此外,體內濕氣重,不一定每個症狀會都出現,一般出現上述2~3種症狀,就有可能是濕氣過重問題。中醫會結合舌診與脈象診斷體內濕氣,濕重時舌苔表現多數會較厚,依濕氣程度的不同,舌苔的厚度也會有所不同。

以下3個部位如果有過量的濕氣,將有礙健康,包括:

1.濕在四肢、關節:

四肢沉重,關節寒濕容易腫脹、疼痛,處在潮濕環境時會更加不舒服,因此有些人的關節像氣象台一樣,下雨天會特別疼痛不適。

2.濕在腸胃:

腸胃容易悶脹、比較沒有食慾,大便稀糊或比較黏膩,容易黏在馬桶上沖不掉,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腹瀉的症狀。

3.濕在皮膚:

當濕氣困滯於皮膚,皮膚容易浮腫或誘發皮膚疾病,如許多人夏天容易出現濕疹、汗皰疹等皮膚問題。

生薑味辛、性溫,歸脾、肺、胃經。具發汗解表功效,主治風寒感冒。

生薑味辛、性溫,歸脾、肺、胃經。具發汗解表功效,主治風寒感冒。

吃薑真的有助排除體內濕氣嗎?中醫師曾雴瑜表示,生薑味辛、性溫,歸脾、肺、胃經。具發汗解表功效,主治風寒感冒;另能溫肺止咳及溫中止嘔,善於治療水濕停中。能溫中止嘔,化水濕痰飲。

但不適合吃薑的人或正常情況下飲用過量的薑湯後,會出現咽喉腫痛、口乾口苦、聲音沙啞、便祕、口臭等化燥內熱、俗稱「上火」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該立即停止服用。

如果體質不適合吃薑,網路也有建議飲用「荷葉茶」排除濕氣,中醫師曾雴瑜表示,以中醫觀點而論,荷葉味苦、辛、微澀、性涼,歸心、肝、脾經,具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清熱解暑等功效。主治暑熱煩渴、頭痛眩暈、暑濕及脾虛泄瀉、水腫、食少腹脹、白帶、脫肛等症候。單用此藥祛濕效果較為不彰,建議搭配其他相關的健脾去濕藥為佳。

排除濕氣食譜:建議喝「紅豆薏仁粥」,以下為自製的方法:

【紅豆薏仁粥】:

材料:紅豆30g、薏仁30g、茯苓30g、山藥30g、蓮子15g、梗米60g

作法:所有材料洗淨置於鍋中,加水靜置一晚後,煮成粥即可食用。

紅豆:味甘、酸、平、無毒,有化濕補脾之功效,即使對脾胃虛弱的人亦合適,可利尿消腫、補血潤膚。

薏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本草綱目》即記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去濕」。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養心安神,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有標本兼顧之效,又可用為補脾肺,治氣虛之輔佐藥。

山藥:是一味平補強化脾胃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

蓮子:清心醒脾、補中養神、健脾開胃、止瀉固精和益腎止帶之效。

最後提醒大家,欲去濕氣,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適度運動、保持愉快心情。勿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也不要過食生冷、油炸、燒烤、重鹹與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若遇梅雨季節可備除濕機,保持適中的相對濕度,即可不讓「大濕」有機可乘,也讓「大濕凶」遠離你!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244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