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海分析前瞻性智慧醫療輔具的特色優勢 可望打造台灣新亮點
『2017前瞻生技健康福祉、提升競爭力論壇』日前在市政大樓堂舉行,包括副總統陳建仁、台中市長林佳龍、前瞻社長柯承恩、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中國醫大校長李文華及產官學研界代表約700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交流,場面盛大;蔡長海也受邀於「智慧醫療輔具與健康」為主軸議題、分享『前瞻性智慧醫療輔具』的發展,特別介紹《中亞聯大》生醫工程研發團隊攜手投入智慧醫療輔具開發的特色與優勢。
他提到,生技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明星產業;調查顯示,2015年全球醫療器材營業額約為3,239億美元,預估2018年可成長至3,825億美元;而2015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營業額約為943億新台幣,佔全球市場規模0.9%。其中智慧醫療輔具開發的關鍵技術產業結合了精密機械、光電業、鋼鑄鐵元件、油空壓元件、科技鞋業、機電系統工程、運動器材、自行車業等;而醫學大學與醫學中心科技人才投入研發已是時勢所趨。
蔡長海分析,智慧醫療輔具可打造台灣全球品牌的優勢有4點,包括中部擁有精密機械聚落、醫療復健聚落,同時擁有運動器材產業代步業;中部法人中心更有中部科學園區、自行車暨健康科技中心、鞋技中心/運動科技協會及台灣發展研究院等等。
而中亞聯大研發團隊與企業合作開發的前曕性產品,則有下肢復健機(上銀)、智慧壓力感測鞋墊及智慧壓力感測系統(百醫)、智慧腰痛/五十肩精準復健科技研發 (信咚)、醫用3D列印科技研發 (上銀、震旦行、長陽),以及精準巴金森氏症復健科技研發、智慧認知功能提升系統與智慧中風復健系統等。
蔡長海透露,中亞聯大3D列印醫療器材發展及產品更是琳瑯滿目。前瞻植入性醫療器材產品有客製化口腔癌植入物、植入性人工血管、骨腫瘤切除植入物等;前瞻醫療影像產品如醫療影像分析系統,可應用於上銀手術導航機器人等。目前則積極開發精準復健科技與智慧長照ERP管理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醫大與震旦今年共同成立衍生公司長陽生醫,正式營運以來,第2季預計營業額達1700萬元,2018年預計可完成GMP廠設置。
蔡長海說,智慧醫療輔具為中部產業特色、且產業聚落已經成形,產學界研發能力成熟足以進行產品開發認證;而中國醫大在水湳經貿園區規劃的新校區,為落實社會企業責任,未來國家科技發展方向的主軸為「國際健康產業園區」,將投入1億美金延攬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和生醫研究團隊與健康照護體系,為臺灣經濟發展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更為人類健康福祉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