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執政週年/文化新南向 以人為本、雙向交流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7.05.12 00:00
新政府上台,新南向政策是施政主軸之一,文化新南向如何推動更是受到關注。對於這項重任,文化部清楚文化事務的推動非一蹴可幾,因此施政核心精神強調以「人」為本,著重雙向交流,並從善待周遭東南亞朋友做起,希望為國人打開與東南亞相互理解的通道。

◎從善待身邊東南亞朋友做起

不同國家的人民要相互理解,必須從認識彼此的文化開始,且一切都要回歸到「人」身上。

也因此,文化部長鄭麗君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文化新南向的核心精神就是從善待身邊的東南亞朋友、認識他們的文化開始。鄭麗君說:『(原音)在新南向的工作裡面,我們是強調說,文化的交流從了解彼此文化開始,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說台灣文化能夠南向到其他新南向國家,我們更重要是我們自己要了解新南向國家、東南亞夥伴的文化。』

從身邊做起,當然不能淪為口號,文化部次長楊子葆表示,文化部去年選定轄下國立台灣博物館作為示範點,邀請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或新住民擔任解說大使,讓造訪台博館的東南亞朋友有機會認識台灣與東南亞歷史、文化的異同,成效相當不錯,現在也已逐步推廣到其他場館。楊子葆說:『(原音)我們找了第一個試辦的館舍就是台博館,我們就找了他們就叫新南向大使,就是新南向的解說員啦,解說員用母語解說台博館裡面的展覽,當然他們要先受訓,再來就是她的生活圈裡面就會讓很多新南向的人知道台灣史,甚至拿台灣史跟自己國家的歷史作比較,就是我們找一個先驅做了,那真的做很好,所以其它的博物館也做了,所以我們現在的場館,生活美術館、地方文化館都做了,當然規模不一、特色不一,可是從身邊做起顯然是很重要的東西。』

◎雙向交流 循序漸進

面對新南向國家,文化部施政重點也從過去單向交朋友的方式,轉而強化雙向交流。楊子葆透露,以去年文化部首創的「青年園丁計劃」為例,主要是以補助的方式,讓台灣青年前往新南向國家從事不同形式藝術文化交流,但今年第二屆,則讓同樣的團隊能改邀當地的團體來台灣交流,進一步強化彼此的連結。文化部次長楊子葆說:『(原音)去年有一個新的(政策),就是種子園丁(青年園丁計畫),乾脆把一批台灣年輕人送過去,待一陣子吧,今年要第二屆了,人數擴大,待的時間擴大,然後另外一個是我們今年花錢補助有另外一個反向,就是他們去的地方,邀請他們的人來台灣,就是雙向,這樣也比較有延續性。』

另外,原本文化部成立的「東南亞事務咨詢委員會」,也在雙向交流的策略下,擴大委員會人數達到18人,包含與國內和東南亞地區的組織或機構代表,身份也更多元,有影視音代表、也有藝術文化工作者,希望藉由該平台,從東南亞的角度,循序漸進,打開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文化網絡。文化部長鄭麗君說:『(原音)我們第一個先擴大了東南亞文化交流(事務)咨詢委員會,邀請了包括國內跟東南亞國家的文化工作者,包括機構的負責人或者是影視導演或者是學者,或者是出版界等等,組成東南亞文化咨詢委員會,希望作為交流的平台,由這個網絡的經營做起,然後透過我們咨詢委員會開拓對東南亞這些國家內部藝文網絡更多的交流,提出計畫來進行。』

◎強化合製與合作

既然強調雙向交流,合製與合作就成為落實施政的重點。這一部分,文化部已有多項既定計畫在推展,包括補助新台幣500萬,協助台灣與柬埔寨及其他國家共同合製的「南國悲歌」音樂劇,述說紅色高棉悲慘的歷史故事;台灣國樂團今年也透過音樂工作坊的交流,讓樂團成員學習越南傳統樂器,並舉辦音樂會,邀請越南音樂大師與台灣國樂團合作,演繹越南的經典與當代音樂,深化台越音樂文化交流,也為台灣國樂呈現更多元的文化面向。

另外包括,文資局近幾年透過「亞太無形文化資產論壇」的舉辦,讓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相關學者專家有相互學習、借鏡的機會;而每年傳藝中心策劃的「亞太傳統藝術節」,則讓台灣觀眾有機會看到來自東南亞多元文化的展現。

◎扎根與觀念扭轉 仍須努力

儘管文化部試圖努力推進文化南向政策,但不可諱言,仍有極大努力與改善的空間。

包括許多的交流往往因為經費的不足,只能一次性的發生,反觀其他國家扎根的力道,遠超過台灣想像,這幾年投入東南亞現代舞團研究的北藝大學生林之淯就有很大的感觸。林之淯說:『(原音)我自己去到柬埔寨,我覺得最焦慮就是已經看到大家早就佈局了,那時候我去是的時候是2014年的時候,就是日本、韓國、中國非常多組織,就是專做藝術文化的組織,更不用歐美一直以來⋯法國的文化協會、歌德協會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會覺得說台灣已經在邊陲,可是還不是知道,其實我們一直有很多網絡跟很多比如說共通性,可是我覺得沒有辦法好好利用。』

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與東南亞文化的燦爛時光書店負責人張正也認為,政府應該更積極鼓勵出版東南亞書籍、多一些介紹東南亞文化的媒體管道,這些下水道的基礎工作才是文化部最該做的事情。張正說:『(原音)不管南向政策,不管是前瞻、後顧政策,隨便什麼政策,我覺得那種基礎建設政策才是值得做,下水道建設才是要做,包括廣播,是不是台灣應該有多一些東南亞語的節目,介紹東南亞文化的節目,電視不用說了,或者說像我們書店,我們自己在做這些情,就不斷的談東南亞,找人來談東南亞,不管多少人聽,我們就辦我們的,這才是比較長遠的事情。』

文化部次長楊子葆也坦言,政府部門本身的觀念也需要改變,他透露,許多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都說,在他們眼中,台灣其實是東南亞的成員,但台灣自己似乎不這麼認為,往往認為自已是屬於大中華文化圈,台灣該怎麼定位自己,也值得思考。此外,過去台灣到東南亞國家交流,很容易只選擇華人社群,並未真正進入當地國家主流社會,既然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就必須有新的做法,不能再循過去交流的模式。

政府推動新南向,文化的扎根有多深是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也唯有讓台灣民眾能認識並理解這些東南亞國家的人民、文化、歷史和宗教,新南向政策的推動才有實質的意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