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電影票房統計網站BoxofficeMojo日前公開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排名,迪士尼再度成為最大贏家,且在北美或是全球市場都包辦最賣座的前5名,不過這份名單卻也揭露出好萊塢當前的困境:像漫威(Marvel)這類鉅額投資的IP電影成為票房成長的主力,而原創作品或以明星為號召的電影,則持續在賣座排行上被邊緣化。
更令人憂心的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3月公開的2016年電影市場統計報告顯示,去年全球電影市場僅成長0.2%,幾乎相當於衰退,即使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北美相較前年增長了2.4%,依然無法抵銷海外市場0.4%的衰退,這意味著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持續遠超過北美,且電影公司要在成長放緩的全球電影市中獲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攝IP電影,而誰擁有的IP數量越多,就越容易在未來擊敗競爭者。不過什麼是IP? IP作品何以取代明星,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
IP電影何以能掀起熱潮?
所謂的IP是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縮寫,而「IP化」即是透過收購小說、遊戲、電影等文化作品版權後再改編成其他形式的作品,所以IP電影並非特別新奇的概念,甚至相當近似我們較為熟知的「改編」或「品牌」的概念。
不過既然IP電影並不是新概念,甚至這類電影在被冠上IP兩個字之前就已經存在已久,那為何IP電影會突然在近年成為票房市場的主力?
最常見的說法是好萊塢的劇本荒給了IP電影發展極大的空間,CGI特效的進步讓最難影像化的作品也能輕易翻拍成功,所以IP電影自然會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真正讓大製片廠瘋狂投入IP電影的關鍵,除了票房還是票房,回顧這10年來全球前10大賣座電影,總共只有15部原創電影,且這15部作品中還有5部之後發展成續集或是外傳電影。
因此對於出資的電影公司來說,與其繼續投資不確定性較大的原創電影,不如將已經成功的電影續集化,或是去尋找有潛力的IP將其電影化,而近10年最成功的IP電影便是紅遍全球的漫威超級英雄系列。
超越粉絲經濟的漫威電影
通常一部理想的IP電影在電影化之前就已經有足夠的客群基礎和討論度,電影公司不須做鋪天蓋地的宣傳,光靠粉絲間的討論和散播就足以吸引到龐大的觀眾和注意,而且原作如果偏向動作或大場面的作品,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漫威電影得利於原作龐大且互有連貫的世界觀,讓漫威可以將「電影連續劇化」的方式進行拍攝和行銷,這與過去IP電影「先拍一部再說」有根本上的不同,同時漫威也將原作的「硬核」(Hardcore)元素降到最低,讓非原作粉絲的觀眾也能馬上了解故事和角色關係,用一個比較台灣化的方式來形容,漫威電影就是比較潮的《風水世家》。
此外漫威透過將劇情深度和角色間的衝突降到最低,再用最通俗的故事和最華麗的特效包裝,拍出一部「超級英雄(們)冒險的過程」,而且就算上一部的劇情與主角和下一部作品沒有直接連貫也無礙整體故事的發展,因為每一部漫威電影都像是「擠牙膏」般持續故事高潮和觀眾的期待,且拜美漫龐大的連貫性和有許多不同版本所賜,這個牙膏可能根本擠不完。
IP明星與電影明星
雖然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讓片商找到最好賺錢的方法,卻也讓電影產業出現重大變化,除了間接壓縮到原創電影外,過去好萊塢以明星為核心的策略也受到挑戰,儘管有些像威爾史密斯、希斯萊傑、基努李維、史嘉蕾喬韓森等人在演出超級英雄電影前就已經是大明星,但更多的是出演超級英雄而爆紅的演員,而且更加諷刺的是,這些出自IP電影裡的明星遠比過去的明星更無法走出被定型的困境。
過去的明星與現在的IP明星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就算不需要扮演其經典螢幕形象,依然有極大的票房號召力,阿諾史瓦辛格就是這類明星的代表,阿諾在《魔鬼終結者2》和《魔鬼終結者3》兩部片間隔長達12年的時間沒有飾演終極者機器人,所演出的9部電影仍有6部票房破億,且沒有一部片出現虧損,如今即使是「鋼鐵人」小勞勃道尼和「金鋼狼」休傑克曼這些最成功的超級英雄演員,卸下英雄裝後所拍攝的電影,不是大賣就是在虧損邊緣的兩極狀態。
既然最成功的超級英雄演員都不一定擁有等值的票房號召力,更遑論其他IP電影的演員,回顧近幾年席捲票房市場的《暮光之城》、《變形金剛》、《飢餓遊戲》、《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主要演員們不是像《暮光》男女主角遲遲沒有下一部代表作,就是轉戰非主流電影,如丹尼爾雷德克雷夫、西亞李畢福、伊利亞伍德,只有絕少數像艾瑪史東和珍妮佛勞倫斯成功轉型成功還成為票房巨星。
然而IP明星票房號召力不足並無法讓傳統票房明星在這波IP電影風潮下站穩腳跟,關鍵在於大多數IP電影在選角上傾向「形似重於一切」,一個長得像原作角色的演員比起傳統票房明星更容易討好粉絲,更重要的是這些演員比傳統票房明星便宜,且更容易被嚴格的合約限制,另外IP電影除了DC和漫威這類超級英雄電影會有天價片酬的演員外,絕大多數的IP電影主要成本都花費在特效以及宣傳上,傳統票房明星要擠進當紅的IP系列電影可說是難上加難。
另外目前傳統票房明星的電影與IP系列電影的也分野越來越明顯,傳統票房明星不是需要好劇本與大導演合作來拍出一部賣座電影,就是要延續過去成功的電影系列;IP系列電影卻反其道而行,將文本深度極淺化、特效工作室取代導演或演員成為核心,雖然這幾年不乏《火星救援》、《金牌特務》這類大導與名演員合力拍出的優秀IP作品,但顯然好萊塢更在意的是電視劇化IP的電影,但為何超級英雄電影已經如此氾濫,評價往往又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片商依然不擔心超級英雄電影重演「西部片凋零」與「埃及豔后陷阱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