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血壓標準調整 高風險患者應低於120

中央廣播電台/張德厚 2017.05.03 00:00
台灣有475萬人罹患高血壓,每4.5人就有1人死於高血壓相關疾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今天(3日)公布「2017年血壓控制新標準」,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及75歲以上等高風險患者的收縮壓應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壓引發的死亡風險。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疾病民眾的2.84、1.93、1.66倍。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表示,過去歐洲及美國制訂的高血壓指南,將患者的收縮壓目標值放寬至140毫米汞柱以下,不過,美國國家衛生院近期一項大型臨床試驗顯示,有心血管病史、腎臟病史及年滿75歲的患者等,若將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相較於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的人,總死亡率減少2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減少43%、心衰竭減少38%;其中又以年滿75歲老年人獲益最大,總死亡率減少33%。林俊立:『(原音)在安靜的環境下能夠量一下血壓,控制在120/80,事實上,這些人我們在經過3年、不到5年的觀察呢,他們心血管疾病發生、中風、心臟衰竭的比例,事實上大幅下降,遠比我們原來為這些病人訂的140/90要好很多。』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共同公布「2017血壓控制新標準」指出,雖然高血壓的診斷仍維持收縮壓140、舒張壓90以內不變,但患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及75歲以上等高風險患者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收縮壓及舒張壓就應控制在120及90之內。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提醒,高血壓患者在家量測血壓時,應遵守「722」原則,即一週7天都量、每天早晚量2次以及每次量測2遍取平均值;且首次量血壓時,應先左、右手各量幾次,取血壓較高的那隻手,並固定做為日後量血壓的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