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善用時間、規劃人生─中國醫藥大學陳偉德講座教授分享「不後悔的人生」的經驗智慧

中央社/ 2017.05.02 00:00
善用時間、規劃人生─中國醫藥大學陳偉德講座教授分享「不後悔的人生」的經驗智慧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502 09:13:31)人生逐夢,每個人都在為接近夢想而努力;中國醫藥大學陳偉德講座教授的人生哲學要過一個「不後悔的人生」。他鼓勵年青學子要先思考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標,把該做的細節都規劃好,善用時間、掌握時間,避免碰到突發狀況時措手不及,了無遺憾,即使遭遇挫折也覺得此生沒有虛度!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教師發展中心於3月6日傍晚舉辦【博雅經典講座】,邀請陳偉德講座教授分享「不後悔的人生」的經驗智慧,黃榮村前校長、林昭庚董事、張恒鴻院長等主管與校院師生聆聽踴躍,位於國際會議廳會場座無虛席。主持講座的人文與科技學院陳悅生院長推崇參與醫學教育改革的陳偉德講座教授,為人處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擔任本校副校長、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期間績效卓著。過去曾榮獲「模範公務人員」、「杏林獎」、「健康促進貢獻獎」等獎勵表揚,是一位傑出的臨床醫師和醫學教育家。

全程參與講座的李文華校長致詞表示,陳偉德講座教授的人生閱歷多采而豐富,希望透過這一次演講傳承經驗,讓大家了解他不一樣的人生,讓同學們都能有所領悟進而獲得一些啟發。

陳偉德講座教授演講時開宗明義的指出,他對不後悔的人生定義,就是今天死了也不後悔!所以,我們來想想,到底要怎麼樣來過這個不後悔的人生。他還爆料自己曾遭歹徒劫持,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的歷險故事,為演講會場氣氛掀起高潮。

早些年,大學裡的第一堂英文課就是”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這是美國伊利諾大學一位教授寫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內容是如果你在大學生活不好好過的話,那將來一定會後悔。這篇文章曾牽動陳偉德講座教授內心的思緒,他愷切的提醒學子,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得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

榮獲中國醫藥大學傑出校友的陳偉德講座教授回憶,大二的時候,他在學校擔任師大附中跟中山女中校友會會長,大三的時候,主持學校的迎新晚會,禮堂舞台上面的布景、布置都是自己畫、自己動手做,還擔任話劇社社長,舉辦話劇公演,五年級時接了學校的校刊總編輯,大七畢業了,更找到親密愛人的老婆,令人稱羨,他的大學生活多采多姿,一點都不後悔的。

有人會問,大學在玩耍成績到底怎麼樣?讀醫學系的陳偉德功課還不錯,大四成績全班第二名,為了証明所言屬實,還請黃榮村前校長補發一張獎狀。他認為,大學裡面提供給學生非常多的體驗,不是只有好好的念書,更可以參與社團活動,會念書又要會玩,這才是一個重點。

人生不能重來,要怎麼樣才能夠不後悔?比利時有一家雜誌去詢問60歲以上的人,他們人生最後悔的事是什麼,有人說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年輕的時候努力不夠、有人選錯了職業、對子女的教育不好、身體沒有好好鍛練、過去對人對事都處理的不是很好,會隨著年紀對後悔的事有不同看法的。

「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最大遺憾」這是日本一位專門照顧臨終病人的醫生訪談病患吐露的第一件心聲,其它後悔的事林林總總非常多,生活態度優雅的陳偉德講座教授最有興趣的項目是─沒有好好吃美食。他說,美食不一定很貴,大家可以好好的去享受,其實,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有能力去完成,莫等待,才不會後悔。

談完了後悔,接著來談什麼是人生;陳偉德講座教授表示,簡言之,就是人從出生到死亡這中間的時間,這是我們所謂的人生。既然人生就是時間,那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瞭解時間,能不能掌握時間跟支配時間,也許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過程。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每年有8760個小時,那人的一生有多少小時?大家都答不出來了,為什麼?陳偉德講座教授說,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出生,但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掉,人生最難的規劃就在這裡,學醫學科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是平均數值,大家可以用平均年齡的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台灣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7歲、女生是83歲,平均是80歲,答案就出來了,每個人如果活80歲,大約有70萬個小時。陳偉德講座教授語帶詼諧的說,大學生已經過了20歲,人生已經過了四分之一,現在只有剩下52萬5千多個小時,數字對你有什麼感覺嗎?你會害怕嗎?畫成圖表就更清楚了,能警惕自己的生命時間剩下多少,是不是更能夠好好的去掌握時間。

去年一月,台灣有2個有名的人死掉了,一個是長榮集團的張榮發,第二個是國泰的蔡辰洋,家境都非常好,健康都有人在關心,相信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都非常的注意,但是,我們可以活多久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一個88歲,一個66歲,加起來除以2正好是77,或許你的生命可能是會活得長一點;陳偉德講座教授希望大家透過對時間的領悟,更清楚瞭解的生命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陳偉德講座教授提醒同學要好好地掌握時間。事實上,掌握時間對現在的人來講越來越難,依數據顯示,大家很會掌握遙控器,每天平均看電視的時間是160分鐘;第二個是滑鼠,大學生每天平均上網3個小時;還有手機,台灣人平均每天滑手機的時間是3.28小時全世界第一,時間在滑手機的過程就過去了,所以大家不要被遙控器掌握、被滑鼠掌握、被手機掌握!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錢到底可不可以買時間?陳偉德講座教授舉搭乘飛機來解說錢跟時間的關係,飛機上有經濟艙有商務艙,大家都知道享受是不一樣的,空氣的流量配給的程度是不一樣,商務艙check in的時間可以不用那麼早,不需要去擠公車,也不需要跟人家排隊排很長,拿取行李一定比較快,換言之,有錢可以買時間,某種程度是對的,更不用說是自己有飛機了。

可是,當你在擠公車的時候,能夠背一兩個的單字,等飛機的時候,能拿一本書出來看一看,在等行李的時候,又多背個兩三個單字的話,那你時間的運用就跟有錢人沒什麼差別,因為,你能用有錢的人所省下來的時間去做一些事情。

不過,事實情況並非如此;依調查顯示,頭等艙的旅客看書看雜誌,經濟艙的看電視玩遊戲,機場貴賓室裡面在閱讀,候機室裡面在玩手機,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陳偉德講座教授認為,時間是不能買的。你能不能掌握這些破碎的時間,是你能跟有錢人掌握一樣時間的最大關鍵。

第三件事是支配時間。陳偉德講座教授說,工商社會大家都很忙碌、沒有時間,是忙還是盲?大家都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嗎,如果目標很清楚,你可能就不盲。從很多數字顯示,大學畢業生如果很清楚自己目標的人,往後幾年的成就會比那些目標不清楚的人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大家現在就要把未來想做什麼事好好思考,自己的目標正確而清楚,就能夠掌握時間,好好的去支配時間,懂得輕重緩急,對時間的掌握就會比別人好更多。

從時間的觀點去看人生的話,大家就知道,自己的人生要怎麼規劃,如何好好的去善用時間,事實上,這就是生命的管理,如此,人生就變得很簡單、更清楚。

一般來說,動物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做兩件事情,第一件是覓食、找吃的東西;有的容易找得到,有的要走幾十幾百公里去找食物,沒有找到的就淘汰掉了,有食物能吃飽之外,接下來就要求要色、香、味。第二件事是繁殖後代,進而追求要漂亮的、有才氣的、有錢的,這都是額外加上去的東西。人究竟和動物不一樣,我們更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這三樣東西把它想成是一個立體的空間的話,跟所謂的名利是有密切關係的,人有錢才能夠買到好東西吃,地位好,可以吃到更好的食物,有名位可能會找到很好的伴侶,人生往往就是在追求食物、追求異性,並在人情的立體框架中,隨著時間在進展前行。

陳偉德講座教授認為,追求名、追求利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是大家須要去好好做思考。

陳偉德講座教授還分享個人讀書的心得,年青時也像同學看書、書念了很久,可是書本裡的內容沒有記到腦海裏面去,若遇到不能夠專心唸書的時候,可以拿出一張紙一枝筆,然後去抄課本,抄10分鐘之後,你的心就進去了,然後念書就非常有效率了,抄書就是手到,心就到。

有人形容,人生有2件難事,一是把自己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難,二是把別人的錢放到自己口袋。陳偉德講座教授的人生經驗卻是,第一是十字路口的抉擇,第二是危機的處理。

陳偉德講座教授不疾不徐的說,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就做十字路口的抉擇,要穿什麼樣的衣服,白的、紅的、綠的;今天要走哪條路到學校去上課,可能都是沒有意識的狀態去做了選擇,往左走、往右走,到底會出現什麼事情,你根本不知道,所以人生的選擇,比較像在迷宮裡面,大選擇、小選擇或不選擇,都使你的人生有了不同的後果。

陳偉德講座教授舉例,當年他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去念書的時候,看著紐約地鐵的地圖,哥倫比亞大學位於116街,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院在168街,他到學校有2個選擇,第一個是坐1號的地鐵,也可以坐A線的地鐵,A線的地鐵下車後要穿過一個公園,然後到學校,由於A線先到就搭車到116街下車,可是,他下車走出地鐵站,看見整個牆上、街道上是髒兮兮的,牆上都畫了很多的塗鴉,在路旁階梯上,很多人坐在那邊,一直瞪著眼睛在瞧著你,「我知道不對勁了;」那個時候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我依照原來的計畫,快速通過公園然後到哥倫比亞大學去,可是,那時候我選擇第二種作法,馬上回到地鐵,然後再轉坐1號地鐵到學校。

當他到學校拿到新生訓練的簡介,才知道這個公園叫做Morningside Park惡名昭彰,學校的說明書告誡同學無論白天或晚上都不應該進去這個公園,如果你走進去,可能永遠走不出來。他回憶,人生第一次感覺從脊椎下面有一股寒氣跑上來的那種驚悚,陳偉德講座教授的選擇應該是對的,那時候的直覺與選擇,看它影響多大的人生。

人生的第二件事是危機的處理。陳偉德講座教授說,就是當你想像不到的事,它突然間發生了,你怎麼去處理?近年來,我們學校一帆風順,沒有什麼大的事情,很多人說運氣很好啊,其實呢,我們就不得不要敬佩李校長跟黃前校長,大家不知道有很多危機都是在它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想辦法把它避免化解掉,所以危機的處理應該是像這個樣子。

陳偉德講座教授接著娓娓述說自己曾遭歹徒劫持歷險故事。他回憶,十幾年前,五權院區還是一處停車場,那時候我剛從台北到中國醫藥大學來服務,第一醫療大樓前面有三個車位,蔡院長(現任董事長)和我都有停車位,沒多久,我跟蔡院長說我們都很早來很晚回去,占著停車位蠻可惜的,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車子停遠一點,將醫院前的停車位留給其他有必要的人來停,於是我們就停到較遠的五權路停車場。

沒想到,在第二天停車時,天剛亮天色還灰沉沉的,我剛下車旁邊就有兩個年輕人把我圍住,然後亮出他們的槍、刀,押著我去坐他們的車子,我一坐上他們的車子,他們就拿手銬把我的雙手銬住,那個拿槍的還退了手槍的彈殼,子彈和彈匣給我看,告訴我這是真槍不是假槍,那怎麼辦呢?自己身上所有的錢就拿給他啦,身上的提款卡也給他啦,提款卡的號碼也要給他啊,不給會被打一頓,你還不是照樣要給他,何必討打呢?身上Motorola很新的手機,也被拿走。陳偉德講座教授向台下興緻高昂的師生解說,那個時候曾發生陸正、白曉燕遭綁架撕票,是台灣的治安最差的一段時間。

「我被綁了。」一個拿刀坐右邊、一個拿槍坐左邊,前面一個開車帶我到領款機去領錢,當時,自己心裡的感覺完全沒有明天,會不會放我走、還是要討贖金,或是把我殺掉?內心難免恐懼,所幸後來還是放我走,我就跟對方講手機你拿去嘛,可是那張記憶卡片沒用啊,他覺得也對,就把卡片抽出來,還記得把上面的指紋擦掉才還給我,我在某巷口被放下車時跟他講說,我身上都沒錢啦,對方還很大方的拿一張500塊,讓我坐計程車回家,所以又賺回500塊,然後叫我往前走不能回頭,接著他們駕車揚長而去了。

歷劫歸來的陳偉德講座教授回到醫院時,臉色慘白,所有人都問怎麼一回事啊?警察獲報到醫院來看他,第一句就問有沒有被打?他說沒有,警察就說你運氣真好,竟然沒有被打。

陳偉德講座教授危機處理的作法是因為他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醒大家如果坐飛機被劫機了,千萬眼光不要去跟劫匪盯著看,因為一直要盯著他看,他記住你,真的要拿人開刀的話,他一定拿你開刀。因此,我被綁到歹徒車上的時候,落在人家手裡了嘛,就乖一點,就頭低低的,歹徒看我這麼乖,就不會打我啦,雖然錢損失了,還是賺回五百塊,手機損失了,記憶卡賺回來;生性樂觀的陳偉德講座教授說,如此處理危機是不是太漂亮了。

如何妥善處理事情?行政經驗豐富的陳偉德講座教授說,首先,我們要徹底了解自己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很多人一直在處理問題,可是卻沒有詳細了解問題是怎麼一回事,表面上解決了問題但答案卻錯了,常常去問問為什麼,而且能有系統地去分析事情,有方法和步驟,最後你瞭解了、你學到了,這是相當重要的終身學習的能力與基本的技法。

陳偉德講座教授追憶,小學的時候,有一位長輩他送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就叫做「為什麼」,這本書對他的啟發很大,薄薄的書裡提了一百多個為什麼,促使他在人生的過程常常去想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能滿足好奇心,我都去找了;現在有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同樣的,問為什麼的觀念是很重要的,如今,電腦上和網路上都可以查閱各種相關的資料,更容易尋找解答。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陳偉德講座教授觀察,互聯網跟社群網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從1982年有電腦、2006年facebook出來之後,它顛覆了過去所有學習的方式,在這麼複雜的一個新的時代裡,青年學子要如何去面對,真的要好好思考的,他認同互聯網最好的定義就是everything available for everyone,資料庫裡面有對的、有錯的、有真的、有假的,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查到你要的,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正確的,那是決勝負很大的本領。

事實上,每個人處理事情各有不同的方式,可以用鋸箭法、可以嘗試錯誤、可以用各種推理去預測;陳偉德講座教授建議可採用SWOT的分析,找出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 ,甚至加上不同的權重分析,然後把策略定出來,接著下來,巧幹苦幹、評估,最後就成功了。

換言之,當你遇到人生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事先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把要做的事情詳細評估之後,再反省看看有沒有什麼更進一步的東西,可以達到更理想的階段,如此一來,即使做下去失敗了,你也比較不會後悔。

中國醫藥學院改名大學,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也是陳偉德講座教授代理校長的重要政績之一。他回顧歷史,我們學校一直以來都爭取要改名大學,可是每年送計畫都過不了,每年都被打回來;91年7月,我重新擬定了一個改名大學的計畫書,好好的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癥結,即是學校在教育部還沒有通過改名大學之前,就決定要買彰化的校地,然後就付了兩億元,教育部不同意這樣的事情,結果地主也不願意還錢,教育部認為是學校損失,學校沒有辦法處理這件事就不要想升大學。

陳偉德講座教授感佩的說,我們蔡董事長很厲害,於是透過董事會從外面募款募了兩億元,然後成立一個改名大學基金,基本上對學校的財務就沒有影響,大家也能夠接受,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所以當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才會去想辦法解決。

此外,我們都會說自己好,可是沒有比較怎麼知道。當年代理校長陳偉德於是採行新的策略,大膽的嘗試把台灣各個醫學大學相關的條件都列出來做比較,而且是用教育部的資料,諸如校地面積、樓地板面積、學生宿舍床位、圖書館的面積、藏書多少、經費儀器、財務結構等數據來向教育部爭取,他校都通過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升大學?策略對了,我們就改名大學終於成功了。

陳偉德講座教授進一步提及PDCA管理學理論,透過規劃(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四階段,確保每次的目標都能達成;他認為,人生的原則無論是處事也好、做事情也好,基本上,都與「目標管理」流程差不了多少。

對於學術界的論文風波沸沸揚揚,陳偉德講座教授有感而發的說,我們應該先回答為什麽要做研究,它應該是要解答自己的疑問,而不僅僅是發表論文,對不對,你要解答自己的疑問怎麼會造假呢,的確值得重新思考一下,其實,大家無論在做人生的規劃或做學術研究的時候,事實上它的大原則是不變的。

最後,我們都是人,就必須有承認沒辦法解決事情的勇氣。陳偉德講座教授謙和的說,信仰是谷哥上面沒有的東西,禮拜堂是心靈寄託;法鼓山的證嚴法師有句話講得非常好,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有時候,觀念上的一些改變,可以發現更美好的事情,放手不代表承認失敗,放手只是為自己再找另外一條路,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該轉彎了,雖然很鬱卒,也可以很高興,就在於你怎麼樣去看事情。

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陳偉德講座教授小學念宜蘭的中山國小,然後考上了宜中,後來隨家裡搬到台北進了大同中學,後來念師大附中,大學念中國醫藥學院,他認為,求學念書是最幸福的階段,因為這段時間人人為你,都在幫你忙,是人生最快樂的日子。

第二階段人生,要自立生活賺錢養家了。陳偉德講座教授考取醫師執照後,在台北的市立仁愛醫院、忠孝醫院擔任小兒科的主任八年,中間包括出國進修,最後在蔡董事長邀請回到中國醫藥大學來,他認為在這段時間,應該奉獻給機構,而全心投入校務的陳偉德講座教授,對推動學校暨醫院的進步更是大家有目共睹,而個人更獲獎無數,是對人生的一大鼓勵。

人生第三個階段是退休;陳偉德講座教授希望跟喜歡他的人,共同做喜歡做的事。他說:有人會不喜歡我,沒關係、再見,我尊重你,我也沒時間再理你了;喜歡我的人,也不是你要做什麼事情,我就跟你去做,我們一定要兩個人共同喜歡做的事,我們好好來做……

如果有人追問,人生不會沒有後悔的事情,你真的沒有後悔過嗎?陳偉德講座教授語帶詼諧笑說,好啦、一件事啦,就是不會唱卡拉OK。

其實,卡拉OK當初在台灣流行的時候,我是有好好的去研究它的,只會唱「瀟灑走一回」的「一曲歌王」陳偉德講座教授解說,OK是orchestra樂隊的意思,卡拉是沒有,所以大家是到沒有樂隊的地方去唱歌,叫做卡拉OK。我去了之後就想,這個東西會流行嗎?它要花我一個晚上的時間,還要去聽很多不會唱歌的人唱歌,唱完歌之後還要鼓掌,鼓掌完了還要付錢,這種事情我為什麼要學它?所以就不學啦,如果重新再讓我選擇,我還是選擇不要學的。

人生可以很簡單,但要用心的活;陳偉德講座教授在演講結尾時,提醒同學take home思考2件事,一件是十字路口的抉擇,一件是危機的處理;如果你真的沒有辦法好好處理解決,那就放開吧,用比較毒舌一點的話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或意外哪一個會先到,所以,不後悔的人生要從現在開始……

訊息來源: 中國醫藥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2704.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