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眷村主題攝影紀錄 嘉市人文攝影計畫成果展登場

台灣好新聞/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 2017.05.01 00:00
由文化部、嘉義市政府指導、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為你設計有限公司承辦的「嘉義市人文攝影推廣計畫-『眷戀眷村-肖像/空間計畫』成果展」,於2017年4月30日起至5月13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17時),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舊酒廠),V棟-中間試驗所展出(嘉義市東區中山路616號)。

文化局黃美賢局長表示,嘉義市人文攝影推廣計畫自102年度開始,以人文攝影培育出發,並發表創作成果,本次特別委由計畫主持人暨政大兼任助理教授沈昭良進行整體眷村主題攝影紀錄,全程共計有17位學員,2位藝術創作者參與課程。今日特別感謝致遠里宋燕生里長、翠岱里陳金虎里長、圳頭里楊文俊里長,邀請經國新城及精忠新村的長輩參加開幕活動。

沈昭良教授表示,本次計畫主要以「肖像」與「空間」為主軸,呈現嘉義市經國新城與精忠新村,在經過改建遷移之後的現代眷村樣貌,在課程期間,首先由地方文史講師導引學員針對嘉義市所轄部分眷舍外觀、內部空間、生活環境與人文活動進行踏查。隨後,除了室內攝影課程與作品討論,沈昭良教授也帶領學員實地進行訪視與拍攝。為擴大專業創作者的參與,同時邀請陳淑貞、莊?智二位藝術家進行相關議題的駐地創作。

法國紀實攝影家亨利.卡迪耶.布列松,曾謂:肖像攝影主要為拍攝「被攝對象內心的平靜狀態」;實則意指透過對於容貌、儀態、服飾與背景/環境的細節線索,輔以平靜中的對望凝視,是為演繹攝影者與被攝者間,相互投射與詮釋的可能。至於空間中可見的場景、陳設、物件、痕跡,乃至於漫佈其間的氛圍與氣息,除了設計思維或使用者的習慣需求之外,相當程度也會跟當時外部的政治、權力、治理、文化、經濟、消費、流行甚至內心想望等複合因素,所產生的影響與支配有關。特別是移住至新眷舍之後,內部物品與陳設的延用、生活機能與活動範圍的轉換、居住人口與人際網絡的重組等等,示意著現代眷村的樣貌,仍處遊移在連結過往與開創未來間的進行式。因此,藉由攝影的空間書寫,將有助於進一步建構歷史也回應時代。

沈昭良老師表示:「有鑑於早期系統性拍攝眷村拆建前的居住/生活空間影像,就整體而言質量相對稀少,加上嘉義市所轄,由原本18處老舊眷村所集結,以經國新城、精忠新村為主的現代化眷村住宅,足為眷村改建的示範性標的,為留存眷村影像與文化,體現攝影對於現代眷村的書寫必要,本次的人文攝影工作坊,遂嘗試在文史導覽的基礎上,透過攝影課程的理論講授與實作討論,聚焦現代眷村,作為駐地藝術家及學員,檢視攝影與肖像/空間表述的相度與可能。」;「為協助參與藝術家、學員順利進行此計畫,除了實地參訪,輔以將近70小時的課程講授與實務討論,同時依據實務經驗與拍攝難易,由藝術家、學員分別負責現代眷村內、外部空間的紀錄拍攝。至於肖像計畫,由於多數由舊眷村移住的住戶,均屬年長且人數眾多,為累積參與學員的實作經驗,降低此計畫可能在生活上形成的干擾,遂選擇於經國新城、精忠新村開設臨時攝影棚,由學員全體分工合作,邀請里民自由參與肖像計畫的拍攝。」

計畫執行總監陳淑貞也提到:「深入新眷村,藉由訪談的過程,瞭解隱藏於大時代裡的顛沛流離,特別令人動容。尤其在台灣特殊的政治歷史背景下,不論族群,都應該相互理解與寬容。」;另外駐地藝術家莊?智也感嘆:「隨著眷村住戶日漸年長,當時保家衛國的軍人,如今也成為需要被照護的對象,在現今的台灣社會,這裡彷彿遺世而獨立。」嘉義在地學員蔡佰佑形容:「拿著相機,繞著國宅周遭信步而行,試著從外部的事物尋找對眷村的印象,包括停車場、花園、窗戶、交誼廳、市場等等,直到後來,才因為理解而露出淡淡微笑。」,已經從林務局退休,長期學習攝影的學員張利聰則表示:「經過這段時間的洗禮,我不敢說有很大的進步,但起碼讓我能更嚴謹的看待攝影這門藝術,也讓我從攝影的境界,領悟到以不同角度看人生的哲學。」

駐地藝術家莊?智也表示,我們期望透過上述的實踐,一方面能為地方培力影像書寫人才,凸顯影像工作之於文史梳理的必要,留存現代眷村的影像檔案,開啟攝影藝術與廣大市民間的對話之外,同時,也能在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等因素,對人文景觀、空間組構與生活方式,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上,提供多元柔軟的視野與觀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