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田說,榮譽觀護人就是志工,他本身是做體育用品的,推廣直排輪或是曲棍球運動,民國83年踏入觀護的領域,當初是因為好奇「什麼是觀護?」再加上一個認識30年的老朋友,進出監獄5至6次,每次假釋出來都說要找觀護人報到,後來抱著關心朋友的心態,就進入這個領域。
他說,當時板橋地檢署(現在改制為新北地檢署)有招募熱心的社會人士投入榮譽觀護人行列,他就報名參加了,經過長達半年的身家調查,以及訓練上課後,獲得正式聘請。
他說,觀護的重點是觀察,而不是關心,這是一份無償義務性的工作,就像志工,只是名稱比較好聽一點,參與的人屬於老闆級的較多,主要做四大目標「就學、就養、就業、就醫」。
王學田表示,他的輔導方式比較不一樣,不會約在公所會客室或是速食店,有些人是怕有危險性而約在公共場所,但他不是這樣想,他覺得要深入去觀察被輔導人,就該去對方家裡及工作場合做訪問,這樣才能觀察到被輔導人與親人或同事的互動,因為被輔導人做表面功夫很利害,他必須觀察及了解有沒有撒謊。
王學田說,輔導假釋犯、緩刑交付保護管束以及青少年觀護的案件,累計輔導近300人,遍布大台北區,累積多年經驗的心得就是「給工作讓他們找回信心,更快融入社會,走向正途」。例如,幫助被輔導人就業,給一些簡單的工作,像是管理員等,比較沒有技術性的工作。
「從壞人轉變為好人」,王學田說,曾與教會一同輔導一名長期吸毒者,從吸強力膠一直到海洛因,得知他有木工的技能,家裡裝潢找他來做,陸續給他工作使其獲得金錢,慢慢增加信心,就慢慢把之前不好的吸毒行為改掉,教會的人也都稱讚他木工手藝很棒。
最難忘的輔導案件?王學田說,他輔導的一名吸毒犯,修理機車很利害,打算頂一家機車行,但是資金不足,預計用母親房子去貸款,但錢還沒貸下來,時間差幾天,他很大膽的借了新台幣150萬元給對方當周轉金,最後銀行錢撥下來,這筆錢也拿回來了,只是還沒還錢的這一個星期,真的是睡不著覺,而且借錢這件事也被太太罵,因為怕對方如果不還錢呢?不過好在,他有借錢出去,這名被輔導者做的很好,已經開連鎖分店。
王學田說,他在十年前,除了成年犯罪觀護,也走入青少年的觀護,他發現成年觀護社會成本很高,有五個環節,警察抓、地檢署起訴、法院判刑、監獄執行、最後是觀護人進行輔導,所以要加強青少年的預防犯罪,不要變成成年犯罪,一旦成年犯罪模式有了,就會不停循環,換句話說,青少年在國中矯正回來,高中、大學就有正確方向,而不會變壞。
青少年觀護例子當中,王學田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國二男生因為看不順眼,把一名高二生打死,列入保護管束,他利用打曲棍球參加比賽方式輔導,增加男生的正面觀念及榮譽感,後來這名男生拿到全國曲棍球賽第三名,在學校講台領獎時,當場痛哭表示,大過、小過不斷的自己,沒想到會有這一天,也從那一次之後,男生就變好了。
王學田的太太說丈夫是個很雞婆的人,投入觀護行列她很支持,輔導了這麼多人,只是希望他們走向正途,不要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