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害羞怕生?恐為社會焦慮!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 徐平 2017.04.21 0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許小姐從職員升上主管,去年升職後需要經常接觸像開會、報告等社交情境,她開始覺得工作壓力變大並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後來更逐漸演變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出現心悸、胸悶、手抖的情況,求診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確診定許小姐罹患社會焦慮症,透過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並持續穩定的回診追蹤,許小姐如今已能克服工作壓力,正常上班。

常覺得自己的表現會讓別人失望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黃長治表示,社會焦慮症又名表現焦慮症,以畏懼社交情境如上台演講、表演、上班開會、朋友聚會、跟陌生人講話、跟異性講話等情況為主。患者常常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自己的表現會讓別人失望等,進而儘量逃避社交場合。

黃長治醫師表示:「社會焦慮症的國人盛行率統計高達10-20%,是高度遺傳疾病,遺傳率約5成到7成。患者出生就具有焦慮體質,高度遺傳疾病這種疾病的典型個案好發年齡層約在15歲,但也有許多人伴隨年紀增長逐漸無法控制焦慮的情緒,於中年以後才出現症狀接受治療。

患者會有預期性焦慮、難入睡、胸悶

社會焦慮症的病程是連續性的,一般患者在暴露於社交情境前會有預期性焦慮,輕微者會有難以入睡、想東想西、擔心害怕自己表現不好,嚴重者則產生身體症狀如心跳加速、手抖、胸悶、哽塞感、常態性頭暈、不想出門等情形,未經治療可能合併恐慌症、憂鬱症、酒癮、藥癮等疾患發生,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必須盡早接受身心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透過有氧運動增加抗壓性

若確診為社會焦慮症,輕微患者會使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如暴露不反應法、社交技巧的訓練或是放鬆訓練,嚴重患者除上述方式外,必須合併藥物治療。

黃長治醫師表示,現在社會競爭性的激烈,加上性格、環境使然,有些人經常會因社交情境而感到焦慮,黃長治醫師呼籲,不要輕忽症狀的發生,若有困擾要盡早接受治療,平時養成規則運動的習慣,透過有氧運動增加體力與抗壓性,也可靠音樂的聆聽舒緩身心。此外,身邊親友若罹患社會焦慮症,要盡量用包容、關懷的同理態度,讚美、正向的鼓勵話語來陪伴患者早日度過病程。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