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資誠發布《2017印尼銀行調查報告》:印尼銀行業對成長前景樂觀 但憂信用風險增

中央社/ 2017.04.17 0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417 10:52:06)近期全球經歷巨大變化,對金融市場激起陣陣漣漪,包括商品價格疲軟,不良債權急劇上升,再加上英國啟動脫歐及美國總統川普的新政,均為全球經濟前景添增不確定。由於印尼為新南向政策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許多台灣金融業鎖定印尼為亞洲盃的新據點,為因應此政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特別成立了「南向政策辦公室」,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兼任南向業務發展,持續於東協及南亞市場蒐集商情,掌握金融產業最新議題進行研究分享與討論,而 PwC印尼也於今年主持進行《資誠2017印尼銀行調查報告》,受訪者為印尼78位來自於58個不同銀行的管理階層人士,佔全印尼銀行資產業的87%。

本調查主要重點:

●絕大多數的印尼銀行業者預測市場狀況將於2017年改善

●81%的印尼銀行業者期望提升營收能力,然而對於信用風險的擔憂仍持續存在

●對於淨利差被壓縮的預期:超過半數受訪者預期2017年淨利差會下降

●印尼大型國有銀行推動貸款的增長

●數位化轉型與科技投資正在順利進行:84%的企業傾向在未來18個月內對科技化轉型進行投資

●大部分印尼銀行對風險管理具有中等信心,而僅少數對於風險管理或公司治理表示非常自信或非常滿意

高利潤

印尼市場具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印尼銀行業者對2017年的前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而對風險 (尤其是信用風險) 的擔憂卻依然存在。印尼銀行業者指出,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仍有改進的空間。正當印尼銀行產業在正迅速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同時,針對策略、機會與風險相關的新問題也就此衍生。

根據本調查顯示, 95%的受訪者認為印尼是東南亞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促成此吸引力的因素並非是貸款與經濟的增長,而是因為在此成長中的大型市場,印尼銀行的低滲透率造就潛在上漲空間。與此同時,31%的受訪者認為高利率環境使得印尼的銀行更能獲利,而這也是此市場最具魅力之處。

在經過信用風險上升的挑戰兩年後,63%的印尼受訪者認為市場情況已有所改善。然而,整個產業的觀點仍不盡相同。例如,75%的當地銀行受訪者認為環境正在改善,相較於外資銀行則僅有50%者如此認為,換言之,有另外半數 (50%) 的外資銀行預期未來環境將維持現狀或更差。儘管如此,81%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整體營收能力將能有所改善。

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印尼政府提出數個刺激經濟的主要新方案。儘管無法確定這些方案是否會帶來任何顯著的影響,本次調查中的多數印尼銀行業者對於這些方案表示肯定。51%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措施會帶來中等程度的影響,而31% 的受訪者認為幾乎不會帶來任何影響。

10-15%的貸款成長率較過往來得低,超過半數的印尼受訪者預期2017年將成長至少10%,此成長水準較其他市場表現更佳。印尼大型國有銀行是成長的主要動力,其中有75%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的成長將超過15%,相較於印尼的私人銀行僅有32%、外資銀行則僅有19%的受訪者如此認為。

信用風險

貸款成長的最大挑戰

多數受訪者認為,信用風險的穩定性也隨著不良債權逐漸減少而有所改善。然而,信用風險仍被視為是貸款成長的最大挑戰:在今年調查中,94%的受訪者認為這是首要前三大的挑戰之一,在2015年時67%的人如此認為,而2014年則僅有49%的人擔憂著信用風險帶來的障礙。尚有37% 的受訪者無法表示任何意見,或是他們認為不良債權仍然維持同樣水準。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挑戰是淨利差的下降,54%受訪者預期在2017時淨利差將下降,而在我們前三屆的調查結果當中,僅有30%的人如此認為。

根據PwC本次的調查,印尼銀行業者對於2017年的前景持更加樂觀的態度。然而,資誠認為,印尼銀行業者必須瞭解對於擁有擴張的分行網絡及規模經濟的大型國有銀行,與私人本地銀行和外資銀行觀點之間的主要差異。儘管不良債權整體預計在2017年下降,信用風險的敏感度自2010年開始進行調查以來,至今已處於最高的水平狀態,受訪者仍然認為總體經濟是印尼銀行產業的頭號風險。產業正面臨來自於利潤、重點人才短缺、與發展風險管理職能的壓力。

無論是在當地或是全球,都正經歷著快速的科技轉型,因而驅動著更加新穎與強建的策略,由此也衍生了一個問題:印尼的下一步是什麼? 資誠認為,在印尼長期發展成功的銀行不僅是著重在綜合策略的銀行,而是專注於發展並落實適應成長策略 (Fit for Growth) 的銀行。

印尼銀行業的三大潛在成長動能

本調查針對三個特定潛在成長區域的觀點進行分析:伊斯蘭銀行、基礎建設融資及透過併購拓展的外部成長。

伊斯蘭銀行 – 多數印尼銀行業者認為到2025年之前之增長僅會略高於市場成長率

約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認為伊斯蘭銀行的市場到2025年僅會有5-10%的成長。約三分之一者認為它將會維持和現在同樣的水平。僅19%的受訪者認為市場成長至2025年將超過10%。因此,綜合本次調查顯示,印尼銀行業者預計到2025年時,伊斯蘭銀行將超越整個產業之成長,然而是以每年略微增加的緩慢速度,遠低於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委員會 (OJK) 於2023年達到15%市佔率的五年計劃。

基礎建設融資 – 私營企業高度參與的意願

本調查顯示印尼銀行業者對於基礎建設的貸款有很大的興趣,61%的受訪者預期自己的銀行將於2017年增加相關的融資活動。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為雄心勃勃的政府發展基礎建設的計劃最終仍需來自私營企業的參與,包括了銀行。

外部成長 – 是否採取併購策略受訪者針對併購的計劃有分歧的觀點。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不大可能於未來的2至3年內從事併購的行為;而在表示可能採取併購的受訪者當中,僅有12%的人認為自己非常有可能會實際行動。

吳偉臺指出: 「低迷的併購市場可能表示,在一個強健的成長環境中,有意願的買家儘管存在,但有意願的賣家卻不多。此外,對外資持股的限制 (以及未來限制的不確定性) 可能也降低新投資者的意願。」

逾八成印尼銀行業

未來將投資新科技

印尼的銀行產業正在經歷由科技所驅動的重大轉型。超過半數 (52%) 的受訪者表示,科技是印尼銀行在未來3到5年變革的主要因素;當地私人銀行的71%受訪者認為科技是首要的影響因素,而僅42%的外資銀行如此認為。

資誠認為,這種差異存在的具體原因,可能反映出外資銀行早已針對科技進行了投資,或是外資銀行傾向擁有更多企業金融業務,也有可能是對於科技革新的態度較不積極。無論如何,多數印尼銀行業者 (尤其是中型銀行) 認為能藉由科技所提供新管道來引進客戶,同時降低取得客戶和服務的成本,來與大型銀行公平競爭。

84%的受訪者表示,未來18個月內可能或極有可能對於科技技術的革新進行投資。儘管比起數位化的通路,多數交易仍發生在實體分行,過去兩年仍有相當明確的轉變: 在前一屆2015年進行的調查中,75%受訪者認為超過半數的交易透過實體分行進行;而在2017年,僅45%的受訪者如此認為。在2015年27%的受訪者認為至少四分之一的交易是透過手機或網路平台進行的,而在今年已有高達48%者如此認為。

吳偉臺總結,「距離上一屆的調查至今已隔兩年,這段時間裡發生了許多變化。我們看到金融市場的波動持續上升,商品價格疲軟,不良債權大幅增加。英國公投脫歐與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增加了全球的不確定性。儘管在2015年的調查中,許多印尼銀行皆預測信用風險將會上升,但多數受訪者仍低估了風險的程度,導致信用風險管理的程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風險管理相關活動的整體信心也相對降低。今年的調查顯示,除了信用風險的管理之外,印尼銀行應該隨著產業變化的速度,致力於提升自己至萬全準備的狀態。」

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