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改革邁步 調整部分負擔落實分級醫療

中央廣播電台/張德厚 2017.04.14 00:00
台灣的健保制度已經實施22年,但卻一直無法落實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為了解決「小毛病往大醫院跑」、「大醫院門急診壅塞」等問題,健保署自4月15日起實施健保門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希望藉此促使醫療資源能更有效的運用,扭轉嚴重失衡的醫療生態,讓健保可永續經營,全民都能受惠。

部分民眾生小病習慣第一時間往大醫院衝,導致各大醫院長期門診壅塞、急診一床難求。健保署統計,目前全台每日門診量高達100萬件,如果大病小病全往大醫院擠的趨勢不變,到了2020年,每天會有超過4分之1的門診量湧向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基層院所提供的診療服務則將大幅萎縮。

◎不轉診去大醫院 比轉診貴250元

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健保署實施健保門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希望藉由醫療支出的差異化,以拉大轉診與未轉診間的差距,有效引導民眾培養到基層診所看病習慣。新制內容為,民眾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診,門診部分負擔將由現行的新台幣210元、140元,分別調降至170元、100元;若未經轉診而自行赴醫學中心就醫,門診部分負擔則由360元調升至420元。以醫學中心而言,經轉診與未轉診的門診部分負擔支出,就差了250元。除門診外,急診部分負擔也跟著調漲,只要是至醫學中心急診,屬檢傷分類第3、4、5級的病患,部分負擔將由450元調至550元,檢傷分類第1至2級的部分負擔則維持不變。

◎轉診1次 回診4次也享優惠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門診部分負擔自2005年調整後,已10多年未再調整,本次微調部分負擔,目的不在增加健保財務收入,是希望能夠扭轉長期以來民眾因輕症湧向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而排擠急重症病患的醫療生態。他指出,因應部分負擔新制實施,健保署也提出配套措施,包括建立友善轉診管道,啟用「電子轉診資訊交換平台」,並大幅放寬轉診病人在1個月內的4次回診,可視同轉診,都能夠享有減輕部分負擔的優惠。李伯璋:『(原音)你在基層診所看病的時候,你需要轉到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去,這個時候我們的基層醫師一定會幫你寫好,就是你應該看的科別會幫你做一個過濾及分析,至於你到了醫學中心看完病之後,我們也提供4次繼續接受轉診的服務,直到穩定之後在回到診所去看病。』

◎今天為健康把關 明天為荷包把關

醫師公會全聯會基層執行委員會召集委員黃啟嘉表示,新制目的有2項,「今天是在為民眾健康把關,明天則是為民眾的荷包把關」,若現在不做改革,未來民眾的荷包就會失血。黃啟嘉:『(原音)因為現在急診及大醫院醫學中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都看一些輕症的話,重症的病人可能因此排擠,遭到耽誤,健康就沒有辦法得到保障,所以推動分級醫療在今天就是要幫民眾的健康把關。那麼為什麼說明天是要為民眾的荷包把關呢?因為在明天,如果我們的大醫院永遠都是一些輕症塞在裡頭,那就需要蓋更多的大醫院、急診,而這些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最後一定轉嫁到政府的稅金及民眾的健保費上,最後民眾的荷包就會失血。』

對於門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國內規模最大的醫療機構、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鄭明輝說,很樂意全力配合政府政策,與基層院所與區域醫院合作,讓癌症等急重難症可在醫學中心醫治,輕症與追蹤復健等則到基層或區域醫院,讓民眾都可以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

◎厝邊好醫師 在地獲照顧

全民健保委員會委員蔡登順則指出,分級醫療對民眾有深遠影響,除了可讓醫療資源獲得充分利用,也可藉此推動家庭醫師制度,讓自己與家人在地就可獲得整體性的健康照顧。蔡登順:『(原音)讓自己或家人在健康上可以得到家庭醫師的照顧,因為個人有個人的用藥習慣,有些會有過敏或是什麼狀況,那家庭醫師對你家族的疾病史都能夠掌握,給民眾一個整體性的照顧,而且家庭醫師覺得需要轉診的時候,他會幫你找醫師、找醫院及找科別,你就不需要傷這個腦筋。』

◎健保永續經營 醫療改革啟步

健保署長李伯璋強調,台灣健保制度已實施22年,卻沒有做好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這次調整部分負擔就是改革的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希望藉此重新扭轉嚴重失衡的醫療生態,讓健保可永續經營,全民都能受惠,期盼國人都能夠支持這項台灣跨時代的醫療改革工程。

至於外界擔心,健保門急診負擔調漲,將增加弱勢病患的就醫壓力,李伯璋指出,健保已免除領有重大傷病卡、低收入戶、山地離島地區就醫者等各類弱勢病患的所有部分負擔,部分負擔調漲將不會對弱勢病患造成影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