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福康安紀功碑 道出嘉義地名由來

中央社/ 2017.04.03 00:00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3日電)嘉義古名「諸羅山」,清乾隆年間,台灣發生林爽文事變,乾隆皇派兵渡海平變,諸羅軍民因平變有功,獲賜改地名為「嘉義」,並由朝廷御製石碑褒揚戰功。

位於嘉義公園入口處附近的「福康安紀功碑」就是記載清朝平定林爽文事變,以及乾隆皇為了表彰諸羅軍民、「『嘉』其忠『義』」所設的石碑。石碑基座以贔屭馱負,卻被誤為「巨龜馱碑」。

事實上,馱負「福康安紀功碑」的贔屭,又名「龜趺」、「填下」,是龍生九子之一,屬於靈禽祥獸,由於性喜負重,外貌似龜,因此往往被認為「巨龜」或「神龜」。

這座頗具歷史意義的石碑,源自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變,隔年乾隆皇派福康安率領大軍渡海,敉平民變。

當時,林爽文圍攻諸羅城,戰事慘烈;諸羅官兵因死守城門,因此獲皇帝賜改名為「嘉義」,並御製10座紀功碑石與基座,其中9座立於台南府城,1座立於嘉義公園內,成為見證歷史的古文物。

林爽文事變平定後,朝廷在廈門御製10座紀功石碑,以褒揚福康安戰功,其中4座全刻滿文、4座全刻漢文,2座漢滿文合刻。立於嘉義公園的紀功碑,正是2座滿漢文合刻之一。

根據文獻記載,清乾隆皇帝御賜的10座石碑及基座,是以花崗岩在廈門雕製,於乾隆56年(西元1791年)竣工、裝船運往台灣。

但是,船隻航行至安平港時,其中一隻贔屭不慎落海失蹤,因此民間有「石龜脫逃」的傳說,於是當局臨時在台灣另以砂岩仿製贔屭一隻,置於嘉義。

歷經120年之後,台灣已被日本統治,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落海的贔屭被漁民撈獲上岸,因此民間又有「石龜復活」的傳說,這隻贔屭目前奉祀在台南市保安宮,被尊稱為「白靈聖母」。

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紀功碑」,額刻「御製」,雙龍紋飾,碑文以「命於台灣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詩以誌事」為題,左書漢文,右書滿文,滿漢文合併,在台灣甚為罕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