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種族歧視從何而來 巴黎展覽細說從頭

中央商情網/ 2017.04.01 00:00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017年3月31日專電)巴黎的人類博物館耗時兩年,推出以歧視為主題的展覽,試圖告訴大眾,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其實並未大到可用種族分類,當人們開始區分「我們和他者」時,就可能陷入歧視。

人類博物館(Musee de l’Homme)經過6年整修,2015年10月重新開館。

重新開館以來的首次大型特展「我們和他者:從偏見到種族歧視」(Nous et Les Autres: Des Prejugesau Racisme),籌備歷時兩年,集合數十名研究員之力才完成,今天揭幕。

展覽重點在種族歧視的根本成因,有3個主要展區,分別探討依人類的自然特徵歸類和區分階級的過程;接著檢視「種族優劣」概念的形成,回顧人類史上的制度化歧視,如美國黑白隔離政策、盧安達屠殺和納粹主義;最後審視法國和世界的歧視現況。

策展人之一、歷史學者雷諾-帕里歌(Carole Reynaud- Paligot)受訪時說,歧視的第一步是把人歸類,這些分類不是自然產生,而是社會告訴民眾「這人好像是穆斯林」、「那人應該來自非洲」;第2步是區分階級,「也就是分類後,認為有些人比其他人高級,這裡就開始出問題了」。

歧視的第3步是僵化身分認同,意即認為某一類人就是會有一些外在、智識或道德上的特徵,改變不了,也不會進步,這3元素就構成歧視。

展場入口刻意打造成機場大廳,當觀者走過金屬探測門時,會聽到一句帶有偏見的評語,用意是提醒觀者自己看待別人時可能也有一樣的偏見。

展覽有一區特別以基因學角度探討種族議題。舉例來說,透過刻意培育以強調某些特徵,不同品種的犬之間差異會很大;但人類經過天擇和移民,彼此在基因上其實相去無幾,膚色的不同主要是人類先祖以非洲為起點而散居世界各地時,為了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高緯度族群發展出較淺的膚色,熱帶地區的人則較深。

另一名策展人赫爾(Evelyne Heyer)為基因人類學者。她表示,從人類基因資料來看,要描述人類的多元性,種族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因為各族群間的基因差異並不大,不足以用種族這個詞來區分。

展覽最後以7個比人還高的藍色字母立燈「EGALITE」(平等)作結,伴隨世界各國民眾爭取權利平等的遊行呼聲,這些豎立的字母分散排列,讓觀者從中繞行而過,再次提醒大家,平等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展期自3月31日到2018年1月8日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