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2017國際政經情勢及社會脈動與慈濟在INGO中扮演的角色交流座談會

中央社/ 2017.03.27 00:00
2017國際政經情勢及社會脈動與慈濟在INGO中扮演的角色交流座談會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327 17:30:27)三月二十七日,慈濟科技大學舉辦2017國際政經情勢及社會脈動與慈濟在INGO中所扮演的角色交流座談會,邀請5國5校9位學者,分別來自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進行六場主題演講和交流座談。同時,慈濟科技大學學生以流利的英文,導覽原住民族博物館與校史館,即時更新的多媒體介面,以及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展現,都讓外賓留下深刻印象。

與會外賓有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麗娟、教授Alexander Pisarev、副教授崔琳、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Klaus Larres、日本拓殖大學教授Hasebe Shigeru、台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葛傳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教授Olga Y. Adams,以及中華工業教育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黃正光等。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目前大學生對國際情勢解讀不甚了解,期待透過研討會,讓學生得以提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表示,慈濟是宗教團體、慈善團體,也是國際INGO,期待學者能深入瞭解「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理念。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表示,慈濟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宏觀天下,更透過品德內化的生活實踐,展現教育的本質。

INGO就是國際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不屬於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國家建立的組織,且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聯合國更期許各地的INGO都能做到「全球思考、在地行動」(thinking globally, act locally.)。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黃晟佑,以「慈濟在全球INGO國際賑災扮演角色」為題侃侃而談。從1991年起,慈濟基金會援助孟加拉水患,踏出國際賑災的第一步,至今已援助或關懷94個國家地區(資料來源:2016慈濟年鑑)。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藥品的緊急援助,還援助建房、建校、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等。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足跡橫跨五大洲,更在2003年獲得聯合國肯定,成為台灣第一個被認證的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慈善團體。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以「原」來如此—暢談慈濟教育緣起與理念。礙於1989年,台灣教育界僅以聯考制度的分數高低作為唯一入學標準,導致受助原住民屈指可數。所以,在1996年,校方主動爭取「原住民專班」獨立招生管道,免費提供50名原住民學生公費資格,無須負擔住宿、伙食、服裝、書籍等費用,每月還能領3,000至5,000元零用金,畢業後即可進入慈濟醫療體系就業,相當於未來就業的保證。因此,慈濟科技大學多了個「原住民界的北一女」稱號。

2011年,經教育部核准,原住民專班再增加50名招生名額,錄取名額共100名。從1996年至今,慈濟基金會已幫助1,300多名原住民公費生,挹注超過3億7百萬元。特別的是,原住民族博物館收藏600多件原住民文物,與栩栩如生的布農、泰雅、阿美、排灣、魯凱等人物蠟像,顯示校方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重視,更讓近800位原住民在校學生(佔全校學生28%),增添了自信心與使命感。

同時,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Klaus Larres解說「川普政府的美國外交政策:歐美關係中的中國因素」;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Alexander Pisarev,以「冷戰後的俄國與西方世界」為題進行演講;日本拓殖大學教授Hasebe Shigeru,分享「明治維新的顯象與隱象―正逢日本明治維新150週年偶感」;台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葛傳宇,暢談「連點統整—全球資源與在地支援」,四場主題演講與交流座談,都吸引不少師生到場,更強化了國際議題的熟悉與瞭解。

訊息來源: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078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