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鴯(苗鳥)寶寶頭好壯壯 保育員監控體重

中央商情網/ 2017.03.27 00:00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7日電)台北市動物園今年2月中以人工方式孵化4顆鴯(苗鳥)蛋,不過,因鴯(苗鳥)為地球上體型僅次於鴕鳥的第二大鳥類,保育員得每天監控成長,確保體重不會超過雙腳負荷。

每年10月底到翌年2月是鴯(苗鳥)繁殖季,成熟的母鴯(苗鳥)每隔2、3天就能產下一顆蛋,一窩蛋約有6、7顆,北市動物園的鴯(苗鳥)去年11月起陸續下蛋,保育員依蛋的顏色、外觀完整度進行初步挑選,再轉交孵化室人工孵化。

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鴯(苗鳥)孵化期約48至52天,墨綠色的蛋殼相當厚,無法以照蛋方式確認胚胎發育,每顆鴯(苗鳥)蛋就像「驚喜蛋」,必須耐心等待孵化期滿,才知道是否為成功受精、發育的「中獎蛋」。

孵化期滿後,鴯(苗鳥)寶寶會用嘴巴慢慢啄開外殼,初期吸收卵黃囊為能量來源,最後用雙腳站起撐破外殼,破殼而出過程約24小時。曹先紹笑說,破殼後的鴯(苗鳥)寶寶,都在溫暖的箱籠內睡得東倒西歪,可想而知,破殼過程簡直是「累死寶寶了」。

鴯(苗鳥)屬於早熟性鳥類,破殼3、4天後可以自行站立、進食,1個月後可達1公斤重,所以保育員為確保鴯(苗鳥)寶寶雙腳可以正常發育,也要控制體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