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德農業合作50年 未來朝循環農業努力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7.03.27 00:00
「台德社會經濟協會」是台灣和德國在外交及農業學術的交流平台,今年適逢50週年,除了慶祝活動,今天(27日)也舉辦研討會,聚焦循環農業經濟議題。農委會表示,歐盟、德國目前已將循環農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台灣天然資源相對有限,須改變以往製造、生產、廢棄的線型經濟模式,才能使台灣農業朝向永續模式發展。

台德協會於1967年在西德首都波昂舉辦成立大會,並依德國法律登記為非營利性協會,架構屬於雙邊組織,台德雙方分別由德國教授及我農委會主委擔任理事主席,每年輪流舉辦互訪交流活動。

透過雙方深度交流,也給予台灣農業機關不少的靈感。農委會指出,像是在全台鄉鎮推動的「農村再生」,以及今年推動的「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就是參考德國在二次大戰後,德國居民自發性地美化家園重建活動,因此仿效德國經驗,在全台推動相關農村發展,希望激發台灣農村居民的榮譽感、向心力,進一步創造新的農村典範。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27日出席「台德社會經濟協會50週年」研討會,他在致詞時指出,藉由「台德社會經濟協會」平台,台灣農業從德國學習到很多保貴經驗,但台灣農業仍面臨許多困境,未來仍有待雙方攜手解決相關問題。林聰賢說:『(原音)譬如我們農業的生產規模太小,我們的農業勞動力過於高齡化,現在因為整個工商社會的發展,農地有零碎化,同時在全球化的經濟,自由化的貿易衝擊以及氣候變遷,我國都希望透過跟德國在農業領域豐富的經驗,台德雙方互相合作,來克服彼此的問題。』

農委會也表示,台灣天然資源有限,未來有關生物炭應用、畜牧廢棄物技術研發、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等相關的循環農業經濟模式,仍有賴德國協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