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用科學熱情與專業知識穿越古今 2017「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於南臺科技大學舉辦

中央社/ 2017.03.27 00:00
用科學熱情與專業知識穿越古今 2017「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於南臺科技大學舉辦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327 10:20:12)2017「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本(3)月26日至27日於南臺科技大學修齊大樓念慈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研討會係由中央研究院、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及中華古機械文教基金會共同指導贊助,由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主辦,南臺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及古機械研究中心共同承辦,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博士親臨現場參與研討會開幕致詞。本屆論文投稿數超過50篇,除台灣學者外,亦有來自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學者,論文領域和內容都相當多元豐富,同時有25篇大陸學者論文宣讀,與會學者踴躍發言,穿越古今達到跨國、跨領域之知識交流。

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於民國七十年七月份在中央研究院錢思亮院長的支持下成立,並於七十八年正式加入國際科學史學會組織。三十餘年來,臺灣的科學史專家與學者,用科學熱情與專業知識,穿越歷史視野,縱貫社會背景,融入經濟因素,剖析文化觀點,從享受經典閱讀進入博物館收藏,也從科學專業擴展到科學普及與閱讀,並在醫學史、數學史、科技與社會史、生物學史、機械學史、軍事技術史等領域形成多元研究群體,有卓越的學術成就。

在過去十屆的科學史研討會,除了在中央研究院外,也在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舉辦過,也受到許多大學的支持。今年首次到南臺科技大學舉辦,兩天研討會亦安排與會學者一同參觀去(105)年11月8日所成立之「古機械科技館」,目睹古機械的風華,見證科技史在該校之發展。透過此次研討會,藉由學者及專家們的腦力激盪、議題討論、及交換意見等,讓研討會更具跨領域之國際視野。

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首度跨越大安溪、濁水溪、及曾文溪,來到台南舉辦。而台灣之科學史學科之發展,不但早就跨越了地理限制,而且跟各學科結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研討會內容包含傅大為教授專題演講,瞭解到西方科學史學科的發展,藉此找到科學史與STS的合作關係,以及黃一農院士利用現代IT科技來發展文史研究的新方法,特別是對紅樓夢的研究,結合科技史與e考據,開創了紅學研究的新途徑,成為一新突破。此外,顏鴻森教授則是以其機械創新設計方法進行古機械的復原設計,開創出機械科技史研究的新方法。同時,透過郭文華教授以EASTS與科學史的回顧與展望,瞭解台灣年輕學者積極地參與國際學術組織,並努力透過國際與東亞間的學術交流,提升台灣的學術地位與影響力。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www.stust.edu.tw/

訊息來源:南臺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070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