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從外長到比利時神父 陸徵祥一生傳奇

中央社/ 2017.03.10 00:0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10日專電)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陸徵祥引領國家進入國際社會,他當年娶大自己16歲的洋妻轟動一時,妻子過世後,他選擇進入比利時修道院修行,始終是外交圈傳奇故事。

距離布魯塞爾1個半小時車程的小鎮布魯日(Brugge),除了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外,這裡還有一特別之處,就是中華民國首任外長的修行及長眠之處。

來到有悠久歷史的聖安德魯修道院(Abbey Saint-Andrew's),在二樓一隅寫有「中華聖母」字牌的房間,就是陸徵祥文物室,走進一看,油畫像、書籍、手稿文件都完善保存,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與夫人培德(Berthe Bovy)的合照。

生於1871年的陸徵祥,先後擔任駐荷及駐俄公使,駐俄期間認識了比利時籍女子培德,不顧各界反對,娶其為妻,2人感情深厚,當妻子病逝後他即決定要進入修道院終其一生。

根據「陸徵祥傳」一書指出,陸徵祥表示與培德共擔外交生涯,共負人世折磨與光榮,因此當妻子過世後,決定離開塵世把自己鎖進隱院,他說「死亡把我們分離了,但修會生活又使我們團圓了」。

至於在修道院的生活,中央社找到一位曾在年輕時照顧過陸徵祥的神父,目前89歲的神父維克特(Victor)受訪時表示,對「陸神父」的印象還很深刻,1945年剛進入修道院時就負責照顧陸神父,並協助早上參加彌撒等,他說,「陸神父個子不高但很聰明」。

維克特表示,隨著陸神父年事漸高,健康情況每下愈況,後來只能在房間進食,他送餐時,陸神父總是很感謝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在陸神父過世70年後,很高興修道院依舊存有回憶,以及有很多華人有興趣前來研究陸神父過去的生活及做過的事。

1949年過世的陸徵祥,在生前將所有文件、手稿及文物都遺留在修道院,包括近百年前參與巴黎和會時如何與各國交涉,努力爭取國際地位的相關文件,中研院近期越洋完成數位化,讓世人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這位傳奇人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